浅谈高中美术欣赏审美教育与审美评价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 周国胜
[导读] 审美教育之实施一直以艺术为教育
        周国胜
        山东省沂源县第二中学   山东淄博  256100
        摘要:审美教育之实施一直以艺术为教育,培养创造及鉴赏知识,而普及于社会。现如今,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施行,教育行业对美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美育教学以及美术鉴赏教学加以高度的重视,从而通过各种创新的、高效的教学方式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美术欣赏审美教育与审美评价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教育;审美评价
引言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逐渐深入,高中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艺术修养的课程,备受教育者和学生重视。美术常识、美术欣赏是高中美术教学的基础,而将美术语言纳入美育体系,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因此,高中美术欣赏审美教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一)美术学科的特征决定了要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美术本身就是一项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艺术形式。由此延伸开来,美术学科就具有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功能与作用。从美术学科的这一特征来看,高中美术教师在系统地向学生讲解美术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积极挖掘本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的美育资源,对学生开展高质量的美育教育。
        (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的需求
        高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基于高中生阶段性的审美心理特点,编排美术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形式多样且具有针对性的美术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促使其形成崇尚真善美的意识,对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制定长远的人生发展规划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美术欣赏可以让学生通过品味美术作品的美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精神境界、陶冶思想情操、开阔思维视野。
二、高中美术欣赏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中美术鉴赏环节的重视明显不够
        不仅是在美术教学当中缺乏对鉴赏环节的重视,就连美术课程本身在学业压力巨大的高中阶段都是边缘课程,不少学校为了增加文化课程的授课时间,不惜把美术课尽数取消,导致学生无课可上,教师无课可教。在有的学校中,即便是仍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但由于授课教师本身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有限,因此在课堂上常常应付了事。这样一来,就没能起到高中美术课程陶冶情操的作用。
        (二)部分学生的感受力与理解能力不足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作为艺术文化课,容易受到部分教师、学生的忽视。部分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缺乏动力,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力、理解能力不足,甚至将美术鉴赏课程当作消遣性的课程。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教师的美术鉴赏教学模式固化,往往以学生较好地完成考试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部分学生由于其他课业压力较大,往往仓促地完成美术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是部分学生在重复性的知识学习中,逐渐失去了感受美、学习美与鉴赏美的能力,这容易导致不同类目美术作品学习的实用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三、高中美术欣赏审美教育与审美评价的策略
        (一)营造美术氛围,培养审美习惯
        高中美术教师在讲解《如何鉴赏美术作品》时,可以事先让学生们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最喜爱的美术作品,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备与老师同学分享。

教师对美术作品的类型、风格不作限定,让学生明白美术作品是多元、丰富的。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打印、装裱的方式,将这些美术作品制作出来,然后挂在教室墙上,或者划分一个区域作为美术角,开展美术鉴赏月活动。在这个月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花10分钟左右时间为同学们鉴赏教室内的一幅作品。在鉴赏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绘画内容等角度,对其美感、艺术感和内涵进行赏析。例如,某学生为同学们分享的是《齐白石虾图》,教师先让同学们纷纷发言,说明对这幅作品的看法。有的学生会说虾的形态十分生动,有的学生会说作品的构图很好,有的学生会说作者通过着墨深浅营造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同时还利用浅墨描绘出虾身体特有的透明感。在热烈的讨论中,同学们逐步学会鉴赏美术作品,发现美术作品上的闪光点和艺术价值。
        (二)创设多元情境,启发鉴赏思路
        多元化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地扩展他们的鉴赏思路,给他们更多的建议和启发。所谓多元情境主要是指与美术作品有关的时代背景、创作者的经历、文化特点等。借助于多元化情境的创设,原本抽象深奥的美术作品鉴赏就会变得形象化、富有趣味性。学生以此为抓手可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水平,增强文化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古代壁画”这节内容时,笔者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具有无限艺术美感的古代壁画,包括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中的代表作《仪卫出行与归来图》、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经典代表作品《狩猎图》《九色鹿本生故事》、永乐宫壁画的经典作品《朝元图》等。一幅幅优美的壁画展示,带给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仿佛跨越了时空,近距离地接触壁画艺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古代壁画”相关知识热情与积极性的同时,让他们受到了审美熏陶。
        (三)引入多元化的美术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
        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根据新时代美术鉴赏课程对学生的审美要求,教师凭借自身经验开展课堂教学,对美术教材内容、讲授式教学模式作出改革创新。首先,教师针对美术教材中不同单元的知识点,引入课外多样化的教学资料,补充与完善固有的美术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美术鉴赏、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使学生形成对美术作品色彩、材质、线条、艺术形象的独到见解。其次,教师借助多媒体软件、PPT课件以及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美术鉴赏课程的线上教学,或者开发数字化美术鉴赏馆等网络展示内容,使学生能够在空闲时间深入学习国内外的美术作品。最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开展针对美术作品的视觉讨论、审美体验及情感交流,提高学生对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品位、鉴赏水平。
        (四)开展美术鉴赏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美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美育与美术鉴赏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课程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美育与美术鉴赏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与美术鉴赏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契合高中学生的学习成长特点,积极开展、组织一些小型分散的、灵活多样的美育与美术鉴赏教学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摄影大赛。同时教师可以在校园内,开展一些诸如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校园建设的实践活动,来有效强化学生的美育与美术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努力探索和创造具有时代艺术特质作品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美德素养以及美术素养。
结束语
        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分析美、讲解美、感悟美、传递美的教育,而且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有着天然的优势。为此,高中美术教育教师一定要立足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寓美育于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美术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审美素养与能力,也才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霍方超.浅谈高中美术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J].天津教育,2019(17):140.
[2]熊鹏.浅析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214-215.
[3]文静.浅析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J].新课程(中学),2018(11):285.
[4]李忠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J].科幻画报,2018(10):176+178.
[5]任雅琴.浅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3):8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