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
章丘中学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逐渐深入,高中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艺术修养的课程,备受教育者和学生重视。美术常识、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教学的基础,而将美术语言纳入美育体系,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因此,高中美术鉴赏审美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文章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高中美术鉴赏审美教育与审美评价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审美教育;审美评价;策略
引言
在现代艺术教学、艺术素养培养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高中美术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乃至课外营造良好的美术鉴赏氛围,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等方式,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基于尊重学生个性化艺术审美思想,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评价能力和艺术修养。
一、美术教学简介
美术教学,对帮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提升学生美术技能、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美术教学主要以三种类型呈现。第一种是以学校为主导的美术教育;第二种是社会式美术教育,最常见的组织形式是美术教育活动中心和美术馆开展的美术教育;第三种是家庭式美术教育,其大多出现在画家或美术教师的家庭。在其家庭氛围影响下,孩子很容易受到美感熏陶,审美素养也相对较高。
二、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教学不受重视
受以往的教育思想与教育体制的影响,现阶段部分高中的教师和学生未清晰地认识到美术课程的重要教育意义与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美术教学不受重视,未能获得有效的发展。个别美术教师在授课时照本宣科,以致美术教学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缺乏教学创新意识
部分教师未基于时代的发展需求,未将创新理念融入课程教学,这也是现阶段部分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部分高中的美术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以致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另外,部分美术教师只是传授美术理论知识,未能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以致部学生难以真正理解美术学习的意义而忽视美术学习。
三、高中美术鉴赏审美教育与审美评价策略
(一)尊重学生思想,促进审美多元
在 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 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不同的西方美术作品,尤其是将《格尔尼卡》《记忆的永恒》等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在欣赏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时,有的学生会说看不懂《格尔尼卡》要表达什么意思,也无法理解这种绘画方式,甚至认为这种绘画风格像儿童画;有的学生会说《记忆的永恒》看起来有一种微妙的感觉;也有学生直言不喜欢这类风格的绘画。面对学生的不解,教师应当先肯定学生的这种感觉,说:“我在初次接触这类绘画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说这是画的什么啊,不好看,也不够具象,但是在深入了解这些作品的作者,了解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之后,渐渐地开始发现这些作品的‘美’与‘内涵’。”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并讲述该作品作者毕加索的生平,尤其可以展示毕加索早期、符合学生审美的作品,让学生对毕加索后期绘画风格改变的原因产生探索兴趣,进而探索那个混乱年代以及艺术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特点。
(二)注重鉴赏技能培养
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地积累经验,而且需要传授学生正确的鉴赏技能。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美术鉴赏方法的传授。
常见的鉴赏方法有三种:对比鉴赏法、关联分析法以及小组合作法。对比鉴赏法指将同一时期不同题材或不同时期同一题材的艺术作品进行对比鉴赏,使学生了解时代因素、历史背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这种方法既能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深化其鉴赏感悟,又能增强学生对不同时代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关联分析法的实质是举一反三,即通过学习某一知识点,总结、归纳同类艺术作品的鉴赏方式和技巧,从而增强审美能力。小组合作法是强化审美感受与交流的主要途径,对深化与传播审美感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活跃课堂气氛,在互动中构建和谐审美环境
无论是谁,看到美术作品之后,都会赏析它,并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指导学生赏析美术作品时,要适当鼓励、表扬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民主、开放、和谐的鉴赏环境,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于无形中提升高中生的鉴赏能力。
(四)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美术创作兴趣
高中美术教师应积极创始条件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美术知识,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成立美术社团兴趣小组,如手工小组、书法小组、素描小组等。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作品展览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交流和学习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作美术作品的兴趣。比如,学完“外国雕塑撷英”这一内容后,学生能够对雕塑作品有所了解,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依照自己的想法自主进行雕塑创造,以此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鉴赏能力及审美素养。
(五)明确师生角色定位,确保美术欣赏课的顺利开展
现如今,要做好高中的美术鉴赏课教学,要合理进行师生关系的定位,避免以过度强调教师权威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和压迫。教师要注意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上转变思想,以学生为美术欣赏活动的主体把教师的定位放在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知美术作品,提供解疑与辅导的教育作用,以平等的地位跟学生对话,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判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其拥有独立的审美意识和价值判断力,这样才能使得学生通过美欣赏课而获得艺术审美能力的有效发展和提高。
(六)背景分析教学法
背景分析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讲解与介绍中国传统美术作品时,可以站在时代背景的角度去启发学生思考。上面提到,文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折射,在理解文化审美时,应当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比如民俗美术作品,它是一种典型的反映生活的美术流派,作品中出现的物象、人物、主题等,是当时社会背景下主流文化的体现。通过对当时主流文化的分析,学生可以一窥当时整个社会的审美情趣,而后和今天作对比,看一看同样是民俗画,古代和现代,过去和现在,有哪些是一致的,有哪些是已经被摒弃或者被创新的……在进行背景分析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地结合历史学知识,参考历史学科中对相关历史时期的介绍。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全面性、综合性、立体性也会很大的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做好高中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教师要注意秉持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避免把教学的重心放在知识点的灌输和记忆上。教师只有端正教学想,以发展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当作教学重心,科学规划教学方法,才能使得美术欣赏课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熊鹏.浅析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214-215.
[2]文静.浅析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J].新课程(中学),2018(11):285.
[3]李忠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J].科幻画报,2018(10):176+178.
[4]任雅琴.浅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3):84-85.
[5]闫海龙,美术课程研究 浅议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李小光本卷主编,中国基础教育年鉴,,2018(04)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