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黄槐荫
[导读]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
        黄槐荫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陵水黎安实验小学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体育课程尤其是低年级教学中容易受到场地、训练项目、学生参与度,学生依从性等方面的限制导致降低教学效率,而情境教学可以有效改善上述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和安全性。
        引言:小学体育是义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启蒙学生正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自主进行身体素质提升训练、增强自身身体素质的引路者。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通过情境设置的设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现状
        小学低年级一般指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年级相对偏小,心智发展不成熟,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贪玩好动,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容易出现学生不配合教师引导,教学依从性差的问题。并且,在一些小学学校中,由于师资力量限制,整个班级的小学生通常只有一个体育老师进行教学管理,加之可能要与高年级学生共用一个教学场地,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小学体育在低年级阶段的教学和管理难度。
        通过对小学低年级教学现状调查,笔者发现,为了方便管理,保障学生安全,在体育课堂上,教师更倾向于反复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身体活动和运动项目,忽略了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创造欲强的天性。长期进行这样模式化的教学,容易降低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理念,也不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体育运动安全保护意识的培养。
        2、情境教学法的优势性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利用外部环境模拟和科学技术手段支持,设置特定情境,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参与度,自然而然让学生接收到教育的一种教育手段。情境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进行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究。   
小学教师要因地制宜,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性格特点、身体素质水平进行合理布置,设置恰当的情境,引起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优化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提高课程实效性。


        3、情境教学法应用实例
        3.1立足生活创建情境,提高学生依从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较差,这是生理发展时期不可避免的阶段,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充分理解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不应该固执地用框架规矩束缚学生的活动,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适时加以引导,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水平设置合理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自觉遵守体育课堂纪律,提高学生依从性。
例如在体育课开始时,体育老师可以为学生描述这样一个场景:今天你和你的同学们进行一场春游,在开始春游之前大家是不是要先集合?得到学生的回答后再让学生们按队列有序集合,之后再对学生描述:现在大家集合完成了,是不是应该查一下所有人到齐了没有?引导学生响应老师的号召,自觉报数,在人数清点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夸奖和鼓励,告诉学生以后每次体育课都要进行这样的程序,而不是生硬地呼唤学生进行集合和报数活动。这样利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课堂纪律意识和集体意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不配合的反抗意识,从而提高小学低年级体育课的课堂效率,有利于课堂体育活动的开展。
        3.2借助多媒体创建情境,吸引学生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集中能力比较弱,加之现代家长对孩子比较娇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容易出现“三分钟热度”、“情绪化,”的情况,故也很难在体育课上持续保持运动兴趣,容易产生倦怠情绪。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为学生创建更有趣味性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
例如在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广播体操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不配合教师的引导,可以用音箱先为学生播放学生熟悉的儿歌或者歌曲,例如《采蘑菇的小姑娘》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再为学生播放卡通形象做广播体操的动画,告诉学生和卡通人物进行体操比赛,教师实地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纠正,完成对学生的广播体操授课。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动画人物称赞他们表现出色,要点播音乐送给他们作为奖励,通过给学生播放歌曲充分舒缓学生身心。

        3.3融合课堂游戏创建情境,贴合学生体能
由于小学生心肺功能还在发育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并不适合长时间的持续运动,但学生很难控制自己爱玩的天性,容易出现运动过量的情况,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对接下来其它学科的课堂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小学体育教师要合理把握课堂节奏,使之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运动耐量。
例如,在进行立定跳远这一基础运动项目的训练时,通过情境教学将课堂设置成爬山游戏的情境,让学生两自由结组进行游戏比赛:两个学生反复进行“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胜者可以向前立定跳远,将立定跳远模拟成学生爬山的活动,先完成规定立定跳远次数的学生就相当于爬到山顶可以开始休息了,剩下的学生再进行模拟爬山比赛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要告诉学生爬山不能贪多贪快,注意把握运动节奏,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通过这样的情景模拟游戏,合理控制了学生的运动次数又不至于让学生感觉无聊,还能激发学生初步的竞争意识,引起学生运动兴趣,更有利于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良好的预期效果,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及设备的应用更加强了情境教学法的实际可操作性。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兴趣和依从性,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运动,引导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全面综合发展。



        5、参考文献:
【1】朱芳.探究小学体育情境教学的必要性[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4(10):71-71.
【2】李保春.“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5: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