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强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摘要:现代化教学理念倡导要丰富教学形式,增强教学趣味性,对于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来说,以往的教育方法都是让学生进行枯燥的重复性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都十分有限。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立足于趣味田径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对其实际应用策略展开探究,以期能够有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趣味田径;小学;体育;课堂
引言:趣味田径教学法的趣味性特征较为显著,与学生的身心特征和认知方式高度契合,小学体育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积极运用趣味田径教学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体育技能与核心素养发展。
一、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积极作用
(一)打破场地局限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些乏味枯燥的传统体育运动也因为科技的进步而变得焕然一新。比如使用跑步机,人们可以在室内进行跑步锻炼;室内投篮机的使用使人们的篮球运动不再受外部篮球场地的限制,在室内环境中也可以进行篮球运动。这些新型体育运动器材和设备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体育运动生活,使体育活动更加丰富,易于开展。因此,通过应用先进的体育设备,小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可以突破运动场地的限制,教师可以在室内为学生开展一些小型的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创新传统的田径教学形式,实现室内田径教学。
(二)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性格比较活泼好动,对于外界事物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小学生来说,新鲜的事物往往能够很快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传统的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是非常乏味枯燥的,应用趣味田径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激发,并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将新的体育项目和教学内容融入到趣味田径教学的过程中,并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小学生对田径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锻炼,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体育锻炼给他们带来的乐趣,避免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排斥和抵抗情绪。兴趣是不会说谎的,通过应用趣味田径教学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他们所喜爱的田径项目进行锻炼,而并非硬性规定必须要锻炼某一种田径项目。趣味田径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是面向所有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结合学生的自身运动兴趣来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这对于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有重要作用。
(三)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更好地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深入探究趣味田径教学法的思想与应用途径,才能更好的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趣味田径教学法的内在价值。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结合教学指导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对田径体育教学项目进行全面的探究,从而更好的增强自身教学水平,让所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收获体育知识和技能。
小学生的模仿特征十分明显,会对教师的行为进行下意识的模仿,这就要求教师需要规范自身示范动作,同时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笔者自身为例,在开展短跑体育项目教学时,会对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在激发学习能力较强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引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树立自信心,以此激发学生的体育教学参与积极性,与学生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提升教学活动趣味性
根据相关教学调研发现,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创造下,可以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趣味性教学情境构建。例如在进行田径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让学生分别扮演捕食动物(狮子、老虎、狼等)和被捕食动物(兔子、斑马、麋鹿等),让被捕食动物扮演小组率先跑出一定的距离,然后再让捕食动物扮演小组的学生进行追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感,感受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情景当中。再或是为训练学生的肢体协调性,教师可以对传统的田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师可以根据室外场地的条件和教具运用,为学生设计相应的障碍物,让学生参与S型或之字型的障碍跑步训练,利用这种创新性教学方式也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二)开展科学的体育竞赛活动
小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胜心,教师可以对此进行有效利用,开展科学有趣的体育竞赛活动。以短跑训练教学为例,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后,引导学生进行固定距离的折返拉力赛,并根据小组完成时间进行排名,给予学生集体表扬。再或是,教师可以在终点位置摆放一定数量的足球,让学生进行带球跑步。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可以发现,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竞赛教学方式能够很好的增强体育教学效果,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中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很好的促进了体育田径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学生的能力提升与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强化学生体育技巧训练
田径相较于其他体育项目来说,运动强度较大,并且训练过程较为枯燥,导致很多学生对田径体育项目失去学习兴趣。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既要强化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也要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正确认知。体育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对学生的运动量进行科学控制,通过张弛有序的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体育技巧训练的方式开展田径教学活动。以跳远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前画好起跳线与对应距离的格子,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连续跳跃,看哪个同学可以快速准确的跳完格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跳远教学的趣味性,虽然学生会感到身体劳累,但也会保持愉悦的学习心情。
结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对趣味性教学活动具有较高的参与积极性,体育教室应当意识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不足,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趣味田径教学法加以有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从而更好的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毅. 小学趣味体育教学切入策略初探[J]. 明日, 2019(7):0395-0395.
[2]周广文. 关于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与生活化的探讨[J]. 体育科技文献, 2018, 026(003):74-74.
[3]雷千山. 趣味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 百科论坛杂志, 2020, 000(0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