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隆凯
章丘中学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素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家长、社会各方的共同愿望。当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把“健康第一”“学生主体”放在教学首位,特别注重体能模块课程资源的整合、优化和创新,把“学生的主体需求”嵌入课程设计中,把“学生为本”书写在课程目标上,把“实现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协调发展”贯穿于课程实施每个环节,有力促进了学生体能发展。但受传统健康教育理念和体能锻炼内容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体质健康教学供给与学生对体能健康不断增长的需求,还存着较大差距,亟需构建体能模块教学与体能锻炼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新时代健康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高中体育;健康课程;体能模块;教学现状;对策;
引言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让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积极转变,“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和挑战。笔者认为,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使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高效化,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枯燥乏味
目前很多学校把体育课体能模块课程教学与国家体测项目相结合,体测项目本身要求学生要有“硬功夫”“真本领”,在训练时也要求以练习法为主。这种应试教学背景下的学习枯燥单一、缺乏新意,学生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同时,体能模块课程又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又不得不学,这直接导致被动性的教学,教师与学生均指向体测项目,除此别无他图。
(二)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亟待提升
一方面,体育教师的数量不足。初中体育成绩列入中考成绩,学校很重视,进入高中后,体育成绩以国家体测成绩为准。一切体育课也以体测项目为主。学校在教师配备上明显不足。在高一、高二学段还好,体育教师按照体测要求,还有课可上。但到了高三,体育教师也偏于一隅,落个“既偏之,即安之”的境遇。体能课程本身缺乏趣味性,每当上课时,学生便存在畏难情绪。有时一到体育课,有些学生便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请假,把体育课时间用作他用。在此情况下,体育教师要把课安排的有声有色,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由于“体能”建构在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中缺失,导致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环节,缺乏对学生体能锻炼的关注。
二、促进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一)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和需求来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例如,有些学生喜欢田径类的运动,那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兴趣和体能特点来进行分类教学,像爆发力强、意志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适当锻炼其短跑能力,既可以充分发挥其特点和长处,提高学生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又能让学生通过短跑来不断提升自身意志力,让学生得到体能的锻炼和意志力的提升。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合作的乐趣,同时还能在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以生为本,把握规律,促进体能与运动技术协同发展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和身心发展特别是体能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体育课程体系是以“技术”为主线,即以运动技能体系和教师能力来设计,这种设计由于忽略了学生生长发育规律,违背了动作能力发展的规律,使学生的运动锻炼缺乏科学的指导,大大制约了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的发展。所以要做好三点工作。一是充分认识高中生的生理特点。高中生属于后青春期,年龄一般在15—18岁,个性发展处于慢而平衡的按比例发展,器官功能已成熟,身体形态和生理指标已接近成人标准。无论是身高、体重,还是骨骼的坚固性、关节的灵活性等指标,都呈现出趋缓和下降态势。这个时期,学生的体能锻炼特别要注重身体姿势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可以做一些适当负荷的力量锻炼和动力性锻炼。二是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逻辑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独立性、批判性增强,对一些运动技能喜欢挑战难度大点的。特别是对涉及的运动原理和规律,热衷于探究,也因此更喜欢启发式的、探究式的教学。三是高中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高中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具有阶段性,包括增长阶段与稳定阶段,总体呈先增后稳的趋势。因此,要遵循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和能力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生长发育不同阶段进行适宜的运动锻炼。要由过去那种以“技术”为主线的体育课程体系转变为技术与体能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实现体能与运动技术的辩证统一。既要让学生掌握运动负荷相对较小的相关运动技术,又要让学生掌握运动负荷较大的体能锻炼的步骤、方法及组织安排,从而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质,实现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
(三)满足高中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丰富教学选项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外界的要求,对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当然,学校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但也要从教学成效角度出发,既要达成教学效果又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一是在减轻学生压力和负担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二是开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程供他们学习。选修课程的时间和课程数量都可以有所调整,设置弹性选择,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教学选项越丰富,教师面临的挑战越大,但是,这对教师而言无疑是件好事,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同时,帮助和辅导了更多的学生,提高了课程的影响力,丰富了学生的经验和阅历,有利于他们全方面发展。
(四)树立三维健康观,双向发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体育教学创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想学”“我要学”。一种教材,万种教法。要摒弃过去那种机械式、枯燥式的教学,多采用一些情境式、探究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合理运动,变“强压式”为“合理式”。课前,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身体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和深入了解,合理搭配器材种类,让学生做到运动负荷大小适中。课后,在学生中进行调研、座谈,充分听取学生对评价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更好地完善评价体系。二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体能模块教学的特点是以实践课为主,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才能更好地相互配合、相互信任,共融共享活动。体育教师要矮下身子,既要让学生明白体能教学的意义和目的,又要让学生增强良好的运动体验,对生活、学习及未来工作均大有裨益。三是体育器材要跟上。建立健全体育器材等教学硬件设施,满足体能课教学的基本之需。
结束语
体能模块教学是高中体育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新时代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唯有学校立足长远、高度重视,教师立足实际、教学创新,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能教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达成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兴圣.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学方法的整合和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9):176-178.
[2]蒙可斌,冯兆龙.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教学现状与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9):28-30.
[3]高建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研究[J].高考,2020(33):118-119.
[4]韩洪川.探究新时期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冶金管理,2020(11):223+232.
[5]狄旭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