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梅花
深圳市观澜中学 518110
摘要:在近两年来,联合国重新定义了“健康”一词的概念,明确指出健康不单是指人的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是否存在心理疾病。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要求下,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足以表明新时期育人工作必须从“心”出发,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本文就立足于初中班级管理视角,探讨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初中教育;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
随着教学经验的累积,我发现新时代学生的个性差异越来越明显,学生个体间的特殊性也越来越突出,而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非常明朗。初中阶段乃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承上启下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以及来自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压力,加上渴望自主与不成熟心理的矛盾交织,极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身体健康。所以,从这一角度而言,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也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校育人体系,突出学校育人功能,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本文主要从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角度出发,探讨初中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须性。首先,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满足新课改对初中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初中日常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效率,增强班级管理的有序性。再者,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心理辅导,适当干预学生不良心理危机,从而起到预防和消除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作用,这对于加强师生交流,构建和谐班级氛围有积极影响。最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加深初中生自我认知,促使初中生形成正确三观。?
二、初中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以沟通为主要手段,适当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干预
沟通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最佳手段,有效沟通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落实心理健康指导的重要手段。但沟通既可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也可以是针对个别学生的。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针对个别学生,毕竟真正产生不良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是个别,同一班集体中学生在不同家庭环境中养成的性格也各不相同,“一刀切”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最多是给学生打了一剂“预防针”,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个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所以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也是我们在沟通中应该做好的基本工作。
例如,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学生、自卑学生、心理焦虑学生......不同类型的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不同。单亲家庭和留守学生大多心理孤僻,极度缺乏关爱,由于亲情的缺失也容易产生叛逆情绪,消极应对学习。这类学生我们给予爱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心理指导,真诚地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以真心换真心,心理健康指导效率会更明显。
自卑心理的学生,则需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挖掘他们的优势,把优势放大就会闪光。而心理焦虑的学生则需要了解他们焦虑的根本原因,解决他们的不安情绪,教给他们情绪控制方法,正确看待学习和生活问题。做到不同群体以不同方式待之,更有利于“各个击破”,消除个别学生不良心理问题,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
(二)以美术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美术活动也是美术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形式之一,是锻炼学生美术基础技能,提高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从小学到高中,几乎每周每个班级都会有一到两节美术课,每学期也都会举行几次与美术相关的艺术活动,通过多样化活动,能够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了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离不开多样化活动。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结合了美术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渗透到美术活动中去。
例如,结合当前初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我拟选了如下美术活动主题:“锐意进取,勇攀高峰”、“自信让我们更自强”、“懵懂的青春----早恋”、“我想对你说”、“调整心态,把握成功”。引导学生以绘画、创意设计、宣传报设计的方式来呈现不同主题,从学生叛逆心理、挫折、抗压、早恋、自信、奋斗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学生抗压抗挫折能力,引导学生正视自身问题,正视早恋问题,教会学生与自己、他人友好相处,从而化解学生内心的潜在问题,避免学生产生新的心理危机。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发展健康心理
班级文化是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因素,是能够推动班级学生朝着积极乐观方向发展的内动力,是帮助每一位班级成员形成正确价值观,树立正确信念的重要力量。在落实教书育人教育理念的同时,我们应格外关注班级文化对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的影响,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互助、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不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具体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我认为利用好一些隐性课程的育人作用是不可缺,通过隐性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美术学科,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角度而言,就是一门典型的隐性教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美术家相关历史内容,无疑会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又比如利用教师墙壁文化、黑板文化,张贴名人名言、积极向上的经典语录,以此宣传正能量,引导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
总结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体系,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展的前提。在倡导“教书育人”的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我们班主任既要关注学生的智慧潜力发展,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伺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黄立君.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世纪桥,2016(3):93-94.
[2]王永萍.班主任工作中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戏剧之家,2014(17).
[3]曹 园.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