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李盛华
[导读] 高中生处在备战高考的关键阶段,学习压力很大,
        李盛华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一中学   山东  德州  253500
        摘要:高中生处在备战高考的关键阶段,学习压力很大,高中化学对于高中生来说,在学习上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因材施教”这一种说法,在新高考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在现在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也是可以利用的。对于高中生来说,大部分的高中生智力水平分布是不均的,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化学学科思维。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引言
        新高考模式的到来对高中化学来加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么化学科目怎么进行教学才可以吸引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进一步获取优异的成绩,这是每位化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分析的问题。在新高考背景下怎么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成效,促使更多的学生可以踊跃地选择学习化学科目,进一步达成化学科目的育人成效,这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难点。因此,高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及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来改进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
一、运用问题激发生活案例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导学法,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帮助快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本质。问题导学法的主要形式有直问直答问题导学法、思维发散问题导学法和归纳总结问题导学法,不同导学方法的构成和作用也具有较大差异性。直问直答问题导学法,主要用于复习知识的过程中,对课本中结论性知识、基础概念、物质性质等内容的提问导学方法,同时,教师的提问内容要精炼、准确,避开“是非”问题;思维发散问题导学法,该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探究和讨论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具有发散性,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多个角度和层次,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和培养;归纳总结问题导学法,主要用于学生对一些化学规律的认识,增加学生对化学知识、实验的探究过程的了解和感悟,将书本知识转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通过对化学体系、内容本质的剖析,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深度,丰富学生化学思维和意识。
        例如,在进行“氯及其化合物”面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在课堂开始的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出了一组图片:海水、盐湖、盐矿、农药、盐酸、有机溶剂、塑料,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析,这些生活中我们可能见到的东西当中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共同点呢?通过一个问题首先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并且通过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大脑活力,使学生的大脑活跃起来。通过一个问题,开启了整个课堂。当学生得知是氯之后,教师可以再次发问:为什么这种化学物质被命名为氯呢?从而通过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绪引入到氯气的性质学习过程当中,通过这样的提问就能够使学生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之上。
二、通过趣味性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所有化学知识点的学习,都需要通过实验操作去论证,这样才能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更加深刻牢固的印象。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清晰地意识到实验课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知识掌握的重要意义。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化学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操作实验两种类型。演示实验强调的是以教师操作为主,学生在旁边负责观察、记录以及思考。而操作实验则重点凸显出学生的主体位置,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际操作为主。

一方面,教师在实验演示中,应该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在实际操作中要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将实验的每个细节完整地体现出来,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观察。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掌握知识重点,在实验操作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实验材料进行观察,提前预想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过程和结果。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有实验的工具和材料进行观察和研究,去探讨和思考实验的具体流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能让他们对化学学习保持一定的兴趣。其次,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断调整实验中的一些要素,再去观察实验结果是否存在变化,把实验操作课堂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操作的方式去完成实验任务,得到实验结果,最终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在纠正过程中耐心地解释原因,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实验结果方向去努力。注重化学实验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形成的方法和过程,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化学知识内容。通过自主操作完成实验,学生会产生一种成就感,树立自信心,从而开始慢慢向化学学科靠近,对化学学习保持足够的热情,最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这也是新高考的教学要求之一。
三、应用实验教学突出教学重点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中,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不能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化学实验现象,这种教学方法带来了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很多学生觉得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很枯燥,他们觉得学习化学知识就是背诵化学概念、化学转换公式等.化学教师必须以化学实验为教学的核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认知,只有把握住化学实验这个教学核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
        例如,在教学“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时,涉及的化学理论非常多,它既帮助学生梳理了以前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又可以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导言.如果教师匆匆开展理论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化学物质的分类,学生会不理解化学分类的方法.为了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化学物质的分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化学实验.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金属铜→氧化铜、碳酸钙→硝酸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钠、碳单质→碳酸钾这四组化学反应,哪一种物质的转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一时之间让学生愣住了,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学过的知识开展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答案.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提出了铜在氧气中加热就能得到氧化铜、应用硝酸与碳酸钙作置换化学反应可以得到硝酸钙、应用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可以获得氢氧化钡,只有把碳单质转换成碳酸钾,需要完成两步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公式为C+O2→点燃CO2;CO2+2KOH=K2CO3+H2O.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前面出现了哪些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化学物质的原因尝试进行化学物质分类?学生经过思考,认为化学反应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这四种.会产生这种化学反应差异,与化学物质的类型和化学物质的价位有关系.当学生初步获得化学猜想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结束语
        在新高考模式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抛弃自己以往的教学观念以及方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进行创新,探索出更适合提升学生化学知识的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课后进行分析、研究,最终探索出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化学课堂中,在教学的时候还需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潇.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108-109.
[2]张献礼.浙江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渗透核心素养教学的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9(10):71.
[3]刘新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探究[J].科普童话,2019(40):136.
[4]郭小林.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化学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2019(03):23.
[5]许满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8(11):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