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李小芳
[导读] 小学数学作为我国义务教育中重要的学科之一
        李小芳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坦坪镇田心中心学校 424500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我国义务教育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深受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富有逻辑性的学科,很多学生容易对这门科目产生恐惧。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制定教学计划,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敢于在课堂中发言。本文就小学数学中培养问题意识进行解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教学方法
        引言:在我国的义务教育体系中,数学是文化课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是培养其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立思考能力。由于这么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虽然接受了一段时间的系统化教学,但是还未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升问题意识,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一、当前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现状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学生和教师双方都具有问题。培养问题意识,首先让学生对提出疑问产生兴趣,明白提出疑问是为了解决自己没有理解的知识点,不是为了迎合教师布置的任务。很多教师在教授完所有的知识后,会让学生自己指出没有听懂的知识点,或是令其提出相关的疑问,然后在进行解答。但是学生会误解这种做法,认为这是一种学习任务。所以提出的疑问过于简单,心态过于敷衍。如果长期保持这种心态,会阻碍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1]。
        部分教师由于本身资质的关系,对此意识的培养产生误解。认为培养问题意识就是让学生提出大量疑问,但是这种想法并不正确。在课堂期间,学生虽然提出知识的相关困惑,但是教师仅是对此表扬一番然后不管不顾,继续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提升思考能力,还会使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问题意识
        (一)利用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手脑结合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提出疑问的兴趣。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始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由于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在遇到疑问时,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究找出其中的答案。而不是依靠教师,通过实践活动,还能锻炼手脑结合的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四年级《公顷和平方米》一课中,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公顷和平方米的意义,以及两者的关系。在教授本节课时,可以带领学生对自己的课桌进行测量,然后复习面积的知识。然后让学生思考操场的面积有多大,从中引入本节课的两个概念。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学习相应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加深公顷和平方米概念的理解,以此达成通过实践活动培养问题意识的目标。


        (二)利用实体道具,培养问题意识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年纪较小且没有严苛的自制力和自控力。因此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教师将教学重点转向问题方面。若要让学生开始产生疑惑,首先应提起学习的兴趣。以往的教学方法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方式过于严格,课堂氛围过于死气沉沉。为了提升课堂的积极氛围,教师可以采用实物道具的方法提升课堂的氛围,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2]。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四年级《平行与垂直》一课中,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了解平行的意义和垂直的意义。由于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理论知识,枯燥的理论知识很容易感到无聊枯燥。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两张白纸,一张纸在上,一张纸在下,使其保持平行的状态。然后让学生说出这两张白纸的特点。从而引发思考,使其带着问题学习本节课的理论知识。通过这种实体道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课堂的氛围活跃,不再过于死板。这种轻松的教学氛围很容易开始认真学习,然后提升学习的兴趣,借此培养其问题意识。
        (三)创设相关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情境教学的方法作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方法,深受教师的喜爱。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创设出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创设的情境引出相关的问题,从而已发学生的思考。有趣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沉浸在知识的世界里,使其被疑问所吸引。从而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主动探究和学习[3]。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四年级《单价、数量和总价》一课中,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是理解三者之间的关心。在讲解内容时,可以创设有关的情境。如:“小明和小蓝去超市买饮料,一瓶饮料5元,一共买了两瓶饮料,总共花了10元。”由此情境可知,饮料的单价为5元,饮料的数量是2瓶,然后让学生思考总价是什么?这种和现实有关的情境,可以使其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熟悉感。使其通过问题轻松得出总价是10元,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从而引发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然后通过课堂中创设的情境,借此巩固问题意识,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不仅要传授书本中的知识,更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培养其逻辑能力,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律,从而为将来的学习积累经验。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或疑问时,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而不是就此退缩。教师在培养问题意识时,还应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然后根据其学习方法制定出培养问题意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效的达成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白永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81.

[2]盘国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96.

[3]李冬悦.小学数学教育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分析[J].才智,2019,18: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