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霞
四川南充市嘉陵区安平中学
大数据时代,社会在迅猛异常地飞跃发展,经济不断振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地更新,新机遇带来的空前进步,推动着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向前发展。教育教学也要与时俱进,适合新的潮流,教师要引领学生一起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
泰戈尔曾经说:一个人所追求的是希望看见在烧毁“旧事物”的火焰顶上出现光辉灿烂的“新事物”。身处改革一线的广大数学教师深切地意识到,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数学教育需要不断改革。事实上,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现在的关键是怎么改?我从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到:经过较长时间的课改实践,在热闹喧嚣后的冷静反思,课堂是改革的主阵地。形形色色的理念只有接受课堂这一试金石的检验,才能真正看出它是否先进;先进的理念只有落实在教学中,有效改进了教与学,使教学质量和效益得到了切实提高,才能真正体现它的意义。寻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方法,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罗兰也说过:我们要追求那真实的功业,要追求对宇宙人生更深远的了解,要追求永远超过狭小生活圈子之外的更有用的东西。
我在高中教学中,总结了一些个人的体会,展示出来,意在抛砖引玉。
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归根到底是他自己的事情,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学会思维进而学会学习,这是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数学认知规律,了解学生到底是怎么学数学的。只有知道了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我曾经采取“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为依托,认知为主线,采用激励的手段,以多向信息交流和及时反馈为表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这种教学方法的特征和操作策略切实可行,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明确,操作性强。我首先把学习根扎在课堂上,以学生主动探求的学习过程为线索,把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并且强调团队协作,优势互补,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充分体现了实践研究、行动研究的特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觉得老师对他们完全信任。对这当中的学困生,老师要特别关注,把目光盯在他们身上,帮他们解除困惑,给他们结对子,拉着他们朝前走。
当然,老师想方设法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需求,把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学习态度作为备课的基础,从数学问题的构成与分类、教学内容问题化组织的意义、教学内容问题化组织的操作模式,使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益。我的探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19年秋季期末考试与同期考试相比,全班整体成绩提高了30%。我倍感欣慰。这就是大数据引领下,不断探索的结果。
莱辛说: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全班学生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一齐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我们经常都在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就应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充分关注全班学生的数学学习规律,教师要精心设置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的恰当的问题,在学生中提出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并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引导,促进学生将学科知识、技能、方法、思想相互渗透,学习过程、结果与情感相互整合,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主动发展。
教师务必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用心有效的思维,从而持续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靠,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潜力和新方法的构成。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了,学生受到了必须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苏格拉底说: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我认为最成功的教学,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否持久。这和他们能否取得成功有很大的关系。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创设适度紧张的气氛,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尽量给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机会。成功教学其实也是一种情感教学。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能够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事实上,每个人都期望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爱护、关心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那种动辄批评,或歧视差生的态度和做法,会极大地创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用心性,是每个教师务必注意克服的。成绩好与不好不要让学生失望,这就是成功的教学。
按照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呈现“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运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造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或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问题,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组织学生尽可能进行讨论、研究,透过操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超多的直接经验,自主的建构知识,构成数学模型,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好处。这也是大数据时代,高中数学教学实现角色转换的重点。
我在数学教学中发现,班级中有的学生并非自己不努力,课堂中也较为用心,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也很仔细,可成绩依然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不当,从而导致学习事倍功半。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学习策略不同,教师要帮忙学生选取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过程中,一是要注重预习习惯的培养,而这可透过课前目标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如,在“对数函数”的预习中,什么是对数对数函数的定义是如何的对数函数有什么基本特点对于这些问题,可列出相应的要求,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完成课前练习等预习任务。在方法上,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如,“不等式的解法”常见的方法有哪些,要注重对典型例题的分析,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作为一个教师,既要面全体,也要关注个体,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大数据时代,我们高中数学教师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去迎接暴风雨的到来,敢于创新,锐意改革,以饱满的热情去当好一个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