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贵州省册亨县第一高级中学,贵州省黔西南州 552200)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对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改革创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应当立足教学需要,积极构建问题驱动的物理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驱动;教学对策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下,“问题”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不仅能够构建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科学探究精神,进而达到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目的。因此,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立足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有效地改变过去“机械传授+题海战术”的物理教育模式,以问题为驱动,激活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引领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思考,发挥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构建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
一、问题驱动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构建的意义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积极构建以问题为驱动的物理教育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于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背景下颇具指导意义的教育思想。在核心素养思想指导下,教师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应当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入手,积极改革创新,通过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达到构建高效物理教学课堂的目的。和传统的传授式教育模式相比,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构建以问题为驱动的物理教育模式,将“问题”贯穿于物理教育的始终,有助于促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主动思考、探究,并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活跃学习思维,实现学习目的。可以说:和传统的物理教育模式相比,以问题为驱动的高中物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科学探究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基于问题驱动的高中物理教育模式构建,是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需要。
2、有利于改革创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育,以“知识的传授和灌输、题海战术”为主。即教师在基础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传授和灌输式惯用的教育模式。这种单调的、单向的传授式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学生学习的思维尚未得到激活,又何谈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呢?同时,题海战术的习题训练模式,往往让学生感到苦不堪言。由于缺乏实践和探究,导致学生做题的效率并不高。
相比较传统的物理教育模式而言,高中物理教师积极构建问题驱动的物理教育模式,将问题贯穿于物理教育的始终,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同时对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基于问题驱动的高中物理教学对策
1、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问题
基于问题驱动的高中物理教学,问题的设计是第一步,也是极其关键的一步。可以说:教师的问题驱动教育效果的好坏,与教师设计的问题息息相关。因此,要想构建高效的问题驱动教育模式,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立足教学内容,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精心设计问题。例如,在给学生讲解“超重与失重”的过程中,为了深化学生超重、失重现象的认知,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精心设计了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①竖直方向上物体超重和失重取决于速度还是加速度?②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超重和失重的物理原理进行分析。问题③站在台阶式电梯上与电梯一起斜向上加速的人是否存在超重或失重现象?等等,以上问题,均立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超重、失重相关知识的认知,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
2、科学把握提问环节,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基于问题驱动的高中物理教学,精心的问题设计是第一步,而这一步主要体现在备课环节。在问题实施的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要科学把握提问环节,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营造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师生之间共同的探究与思考,提高物理教育质量。笔者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教学环节提问:首先,课堂导入提问,创设问题导入情境。导入是一堂课中极其关键的环节。科学有效的课堂导入,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物理课堂,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活跃程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在重点难点环节提问。重点和难点,是教师教学的关键点。高中物理的教学中,任何一堂课,都有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针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物理教师要善于通过问题驱动教育模式的构建,借助问题深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构建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
3、巧设实验问题,培养科学探究
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学科,实验是物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物理实验成为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的重要途径。而在物理实验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巧妙地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思考、探讨,而后分析和解决,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责任,提高物理实验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楞次定律”这一实验教学中,课堂上笔者先进行了实验演示,将磁铁从线圈中插入、停顿、拔出,并引导学生观察各阶段现象,然后提出问题:“线圈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为什么?插入和拔出磁铁时感应电流方向一样吗?怎么才能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激烈的讨论,在此背景下,教师这才引导学生开展分组实验,取得了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玉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