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琳
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 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近年来,在多方面利好因素的影响下,使得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得到了全面的落实,从而有效的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在教学中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不断提升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所以很多的教师逐渐的摆脱了以往老旧落后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将教学的主导权转移给了学生,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大量的新兴教学模式应时而生,并且在实践教学加以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鉴于此,这篇文章主要围绕问题导学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展开全面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案;策略
导言:
在实际组织实施高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方式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能够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在将问题导学教学方式切实的引用到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之中的时候,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加以综合分析,并判断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利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加以解决,从而实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1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案存在的问题
1.1 导学案编写问题
1.1.1 内容错位
就现如今实际情况来说,当下很多高中数学教师还没有彻底的摆脱老旧教学理念的限制,在教学中仍然在沿用老旧的教学方式,而对于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缺少良好的关注,从而会导致导学案的编写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的情况发生。再加上内容编写的错位,所以会造成导学案逐渐的成为了教学教案的复制品。诸如:部分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往往都会将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加以罗列,这样就会造成导学案的练习性质的提升,无法将其应有的导向作用切实的发挥出来。再有,教师在进行导学案的编制的时候,往往存在主观性较强的问题,这样会对学生对导学案的接受造成诸多的限制。
1.1.2 形式单一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使用十分的频繁,并且教师在长时间将导学案加以实践运用的过程中,逐渐的总结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但是因为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具有突出的机械化特征,从而导致导学案的内容会存在诸多的问题。在实施导学案编写工作的时候,务必要对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情况加以综合分析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编制导学案,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
1.2 应用导学案存在的问题
经过大量的实践调查我们发现,在当前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工作中,导学案的实践运用存在诸多的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就是因为所编写的导学案不切实用导致的。教师在进行导学案的编写的时候,缺少对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的全面了解,导致导学案整体效果较差。在实际授课的过程汇总,导学案的运用问题集中表现在:教师还没有切实的扭转以往落后的教学理念,无法将导学案的实际作用切实的发挥出来。部分教师对于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缺少正确的认识,所以无法在教学中将导学案加以高效的运用。在课堂教学工作结束之后,对于导学案的运用情况加以综合分析研究,结合各方面教学需求来对导学案进行优化和完善。但是当下高中数学教师课后反思的情况少之又少,所以不能切实的将导学案的反馈功能作用加以合理的利用。
2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的基本应用
2.1 设置情境,锻炼思维
在将问题导学的方法实践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之中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对问题加以综合思考,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加以全面的了解,这样也可以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促进学生那个学习效率的提升。在教学中合理的创设教学情景,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并且还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2.2 适度拓展,激发动力
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教师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知识面进行适当的扩展。有关的动机理论认为: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而针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成就动机,在于获取教师的表扬,以及同伴的羡慕。那么此时,如何正确、快速的解决课堂问题,这是学生所追求的成就之一。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可以逐渐的提升问题难度,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不断增强,这是因为在高中生群体中,好胜欲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状态,因此,问题的难度越大,意味着解决问题所收获的表扬越多,这样对于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2.3 类比学习,促进迁移
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后,可以应用类比的方法学习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
例如在有关于垂直关系的判定的学习中,在上一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于平行关系的相关判定,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尝试通过问题导学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的判定,稍微有些区别,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迁移的过程中,难以理解有关的概念,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导学结束以后,及时地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2.4 问题引领,解决问题
在高中数学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新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载体,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载体,应当以这些问题为导向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突出解决数学问题的通性,通法,培养数学思想和方法,将课堂教学组织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案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数学能力。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差的问题,教师应编写好学案,引导学生通过训练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3 结论
在问题导学教学策略应用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有利于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的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课堂环境,创设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高中数学知识,数学建模等活动,形成理性思维,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冉剑锋.问题导学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农家参谋,2018(22):205.
[2]谭瑞军.问题导学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3(01):49-51.
[3]张良才,余大鹏.问题导学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03):121-122.
[4]陈蓓.问题导学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01):55-58.
[5]郭彦青,冯建新,张静,贾文梅.问题导学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6,36(12):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