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戴明星
[导读]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戴明星
        惠东县大岭中心学校, 广东省惠州市  516300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认真结合教学内容和实践,不断探索、积累有效的教学策略,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教学反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和教学效果,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基本知识的快速掌握,还可以保证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高效课堂当中,教师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准,意识到自己的服务角色,学生体验了多元教学手段,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实现了师生学习的双赢局面。由此可见,高效课堂的创建多么重要。
1初中数学课堂教育的现状
        1.1没有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的引导下,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主要是课本知识的讲解以及让学生掌握重点的知识点。目前大部分的课堂情况都是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给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没有在知识点讲解时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串联,达到联想教学。
        1.2没有设立相关的情景教学
        大部分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关注点是在课本知识以及试卷试题内容的解决,没有把具体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解决,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无法更好地提取和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仅仅限于在学校、数学课堂上的知识应用。结合上述的实际现状,我们亟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要在课堂上设立相关的数学情景教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来解决数学课堂有效性低的问题[1]。
2新课程理念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2.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有效的互动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不主动发言的学生,教师应积极引导和加强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思想,正确指出学生的错误,分析和引导学生,并以温和、耐心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好印象,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促进课堂互动教学的发展。此外,教师不应将不良情绪带入课堂,应始终保持对学生的正确态度。最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要形成相互尊重的关系,保持平等的态度,这对学生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非常有帮助[2]。
        2.2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思维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可以贯穿整个课堂,也可以是开课前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创设,把教学放在数学知识的认知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上。在运用“问题海战术”的环境下,忽视了理解数学工具性、人文性和实用性的重要性。因此,它不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标准化的习题上来应对考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三维目标,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学科知识、数学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仍然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完成作为数学学习目标的主要内容,这会导致课程目标的不平衡,使数学学习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化和程序化。

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训练,缺乏必要的技能训练,降低了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能力,导致学生数学成绩下降,降低了学习效率。
        2.3多媒体教学提升高效课堂的趣味性
        多媒体手段,是当下初中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教学工作,结合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教学的主要优势。多媒体当中的声、图形和内容,可以将数学知识以灵活的形式展示出来,在揭示数学规律,满足学生好奇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的动态学习资源,将难懂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简单的内容,并直观呈现出来,这使学生理解和消化能力提升非常有效,不仅如此,在直观的内容表达中,学生汲取知识营养,迅速凝练成内在知识系统,让自主学习的动力十足。比如在教学《菱形》的时候,教师就要以教学大纲为主要方向,从菱形概念、菱形和四边形关系的内容上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一般和特殊的区别,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视频或者图片以及生活中的菱形展示给学生,学生观看的过程可以发言,表达对菱形这个形状的认知体验。观察之余,学生就会发现菱形对我们生活的便利性和艺术性。教师接着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菱形的来历,从四边形如何转化到菱形,这个动态过程,学生一眼就看出两种形状的异同,从而掌握菱形的图形性质[3]。
        2.4引入生活现象,创设生动情境
        众所周知,生活与数学是密切相关的,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有数学。将数学知识紧密连接于生活,不仅能够让学生轻松理解数学知识,还能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入生活现象,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数学情境,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完美融合。例如,在教学 “图形的平移”时,教师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平移现象,如自动门的移动、升降电梯的运动、大雁的迁徙等,让学生自主分析这些现象,对物体的平移有初步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平移定义进行深入理解,使学生可以准确运用平移的知识认识生活中更多的平移现象,实现学以致用。再如,在教学“确定与不确定”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不可能、必然、随机的含义,形成概率数学思维,教师可以列举生活现象,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进行判断、分析。对于不可能事件,教师可以以公鸡下蛋、大海捞针为例,让学生明白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叫作不可能事件;对于必然事件,教师可以以太阳从西边落下、缺了氧气人就会死为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必然事件;可能事件,教师可以说:“明天会下雨”“小明这次考试会及格”等猜测。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准确理解知识的深层含义,快速掌握知识,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5注重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创新性
        首先,对于学生的评价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的成绩,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形成性评价,教师对学生课堂的讨论、发言等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反馈要客观具体,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反馈中学到知识,同样教师也要让自己的反馈帮助数学教学。其次,教师在反馈中应当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讥讽、嘲笑学生,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耐心的教导,而不是挖苦讽刺,因为教师的反馈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需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恰当的指导,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而评价也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结束语
        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是学生数学修养和能力提升的重要阵地。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积极更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身份,以平等姿态组织、引领学生投入到活跃、有趣的数学学习氛围中,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效,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黄照坤.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报刊荟萃,2017(06).
[2]邢东蕊.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研究[J].才智,2019(25):41.
[3]?周雅.新课程理念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10).
[4]?张云龙.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俪人:教师(2期):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