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何焕平
[导读]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何焕平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幼儿园   712000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更应该注重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小班幼儿年龄小,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养成一个良好的常规习惯,将会受益终生;反之,将会很难纠正,教师要以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陶冶幼儿,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大处着眼。
        【关键词】  小班幼儿   行为习惯   养成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幼儿园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自从带了小班之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师对孩子的爱。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有的幼儿大小便在身上,还要毫不嫌弃地帮助他们换衣服、洗衣服。教师的爱还不仅是这些,还要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上。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
        新《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幼儿个性的社会化发展。师幼互动的有效和谐与否,体现了幼儿园保教目标实现状况,在幼儿园教学中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幼儿教育的整个过程都存在互动。良好的师幼互动对幼儿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教学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呢?
        二、创设愉快的师幼互动氛围
        《纲要》中提到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充分显示了对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的重视。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师幼互动”应建立在轻松、自由的基础上,教师和幼儿都保持愉快心情的情况下,相互之间才能产生积极的互动。在幼儿园里,如果幼儿不想、不能,甚至不敢和教师自由、愉快的交往,任何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支持幼儿与教师、同伴与同伴之间的主动交谈,是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的基本前提。
        教师巧妙介入、平等参与和有效引导幼儿活动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是经常发生的, 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仔细观察、思考选择恰当的时机,巧妙地介入和平等地参与到幼儿活动中,并有效地引导他们的活动,促使幼儿深入探索和发展。


        三、教师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以教师的良好行为来陶冶幼儿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幼儿园孩子都有爱模仿的天性,教师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管是电视里的还是现实中的,不管是人类还是小动物,孩子有时候都会刻意的去模仿。也许有人认为孩子爱模仿的天性与常规的培养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在幼儿园里孩子是最爱模仿老师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孩子模仿。
        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小班幼儿虽小,但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他们的培养应从大处着眼,引导幼儿从小养成互助团结,讲卫生,守纪律等良好习惯,一个人学好学坏往往是从吸处开始的,对幼儿的培养应从一件件具体形象的小事入手,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我们能及时的鼓励,强化,就可以积小善成大善,养成常规的良好习惯,对幼儿做了一件好事要及时的肯定赞扬,对一件错事要及时的批评纠正,并给幼儿多讲道理。
        四、创建良好的家园共育平台
        建立家园联系常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请家长和幼儿园老师一齐努力,形成合力。
    1.家长会:召开家长会,宣布孩子入园后的生活常规及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要求,并告诉家长在家应配合的地方。
        2.家长开放日:教师在孩子入园期间,通过对孩子的一阶段训练,孩子已形成初步的常规时,请家长来园观摩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老师对他的要求,让家长在家可以遵循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制度对孩子进行训练,让孩子快速习惯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3.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教师将幼儿在园的生活片段、优势或问题记录下来,及时让家长了解孩子近阶段在园的表现并配合教育。向家长宣传合理为幼儿穿着衣物的知识,并同个别家长联系,让他们注意自己孩子的着装、多考虑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问题。
        4.父母经验交流会:围绕一个主题,发动家长共同讨论,让家长们互相交流经验,让班里教育较好的家长代表介绍育儿经验,或请家长发表文章,把文章发给家长互相学习、交流,充分利用家长的知识资源,来解决疑难问题。
        5.个别家访:家访是家园共育的直达车,教师可以针对孩子近阶段出现的不良习惯进行家访,在家中了解孩子形成这种不良习惯的原因。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家园共同配合,保持一致和统一,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实现家园同步教育,启发、引导、督促不断锻炼自我服务的信心。这样坚持下去,久而久之,使幼儿良好生活卫生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并随其年龄的增长而得到保持和发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