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大庆油田托幼中心让胡路总园研究院幼儿园 163000
摘要:
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推广和普及,当下面临的重要问题时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非常明显,这个教育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教育领域热点关注的课题。本文针对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存在的不足展开具体分析,同时提出有效的应对举措,以期帮助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够进行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幼儿教育走上正常的发展道理。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倾向; 幼小衔接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深入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波及到了幼儿教育的发展。现如今幼儿教学呈现出明显地小学化倾向,这一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当下幼儿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本文针对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展开具体分析,同时提出有效解决的措施,以供参考。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表现
(一) 教学知识难度大
幼儿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不同,幼儿教育更重视对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而且教学形式也大多通过游戏互动、唱歌、跳舞等方式为主,然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使得幼儿教学的难度直线提升,幼儿园已经开始教育本该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学的古诗文背诵、汉语拼音识字、基础计算的内容,由于幼儿年纪较小,其大脑并未充分发育成熟,直接在幼儿阶段接触并学习这些知识内容难度过大,不利于培养幼儿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容易限制幼儿的健康成长[1]。
(二) 行为规范以小学为标准
一些幼儿教师在日常管理幼儿行为举止时已经通过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标准来约束幼儿,例如,上课铃响必须回归教室座位上安静等待,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制性约束幼儿的活泼好动的天性,容易造成幼儿的畏难心理。而且,有的教师还会在课余布置一定的学习作业,同时要求家长进行审核签字,这样以小学化的标准规范要求幼儿园的幼儿,必然会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三) 教学方法太过重视知识讲授
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对于幼儿以小学化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课堂过于重视对于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幼儿学习应当充分利用游戏活动组织趣味教学的方法应用吗,无法充分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集中幼儿的学习注意力,不利于幼儿学习认知的培养,灌输式的小学化教育方式,使得幼儿园教育逐渐消磨掉幼儿本应有的纯真活泼的性格,导致幼儿过早面临学习压力,造成幼儿心理负担过重,很大程度上限制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发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解决对策
(一) 家园联手,共同监管幼儿成长
幼儿成长阶段,离不开家长的悉心照顾和陪伴,也离不开幼儿教师的正确教育、引导与帮助。幼儿教育时期,家长与教师都有其重要的责任和分工,才能保障幼儿健康全面成长发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必须要充分尊重幼儿自身的成长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更多的陪伴引导,而不是主观强制性命令幼儿去配合,避免造成幼儿正常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快乐情感体验受到影响。幼儿教师在日常教育引导幼儿过程中,应当重视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帮助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对于知识的教授应当为其进行浅显的解读,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加深,教学方式应当通过游戏活动等趣味活泼的方式组织教学,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2]。家园合作,共同努力,促进幼儿有一个更为快乐的童年。
(二) 规范办园规章制度,完善幼儿园体制要求
想要有效化解目前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教育部门不必须积极加强对于幼儿园成立管理的规章制度的要求和规范,加强幼儿园申办的流程管理,严格监督管理办园标准执行情况。与此同时,为了充分加强幼儿园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改善与提升,教育部门应当 重视对于幼儿园班级人数、课程规划以及课时方面的监督管理,避免幼儿园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目标而趋向于小学化教育方式,充分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发展。此外,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内容规划也必须要根据幼儿成长发展的基本需求和规律进行设置,加强对于幼儿思维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对于幼儿认知能力以及创新力的培养和提升,有效培养幼儿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 培养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幼儿教育水平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幼儿教育面临着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对于幼儿教育质量提升非常重要,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有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基本保障。教师自身也应当主动变革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清晰幼儿教育教学的目标,积极改进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保障教学方式方法能够充分符合幼儿成长的需要,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幼儿园可以通过加强组织多元化的培训学习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政府教育部门应积极落实教师岗前培训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帮助教师充分把握幼儿教育阶段的核心重点,防止其朝向小学化趋势发展。
(四) 完善幼小衔接机制,遵循幼儿成长规律
幼小衔接的科学合理机制建设,对于促进幼儿教育和小学教学彼此的和谐关系建立至关重要,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应当各司其职,针对彼此的教学目标和重心进行合理规划,而不是直接混为一谈,或者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方式来促进有效衔接目标的实现。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应充分展现其足够丰富、足够有趣,且能够有效开发启蒙幼儿的思维和认知。应当充分考虑到幼儿学习的适应规律,为幼儿迈入小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奠定良好的习惯基础,为了充分化解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必须要充分结合幼小衔接问题进行分析,充分避免幼儿教育发挥其独有的特性和作用,坚持尊重幼儿成长特点和规律组织合理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自身快乐全面的成长。然而,幼儿教育中并非与小学教育完全毫无关联,它是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教育生活奠定重要的基础阶段,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在幼儿阶段充分培育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帮助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顺利过渡小学教育阶段提前打好一定的启蒙基础。
(五) 加强政府监督管理,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与监管,幼儿教育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监督和管理。过去我国政府在幼儿教育阶段的投入与监管并不充分到位,因此也使得幼儿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出现小学化倾向的问题,为了充分有效的化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充分引导幼儿教育回归其应有的发展轨道,政府部门必须要积极加强责任管理,清晰规划自身的责任,加强幼儿园教育的监督与管理,根据地区的发展实际,采取合理化的监管政策和制度规范,针对幼儿园教育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作出清晰明确的管理规范,针对违规的幼儿教育行为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罚管理措施。充分保障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教育时体验足够的游戏互动的课时,严格禁止幼儿园强制性要求幼儿参与外部的兴趣培训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培养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促进幼儿教育的良性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充分解决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实问题,必须联合家长、幼儿园与社会三方面的力量,积极为幼儿营造趣味丰富的教育环境,促进幼更加全面健康得成长发展,为幼儿的后期学习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对策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09,2506:90-93.
[2]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6,06: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