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绎户外探究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李秋慧
[导读] 我园地处农村,占地面积广阔,园内有小小种植园、
        李秋慧
        常熟市周行幼儿园  215500

        摘要:我园地处农村,占地面积广阔,园内有小小种植园、小树林运动场、小农场,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为了因地制宜地发挥资源优势,弥补农村幼儿园的短板,基于园本课题生成了多种户外探究活动。但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各班的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师的指导也仍旧停留在幼儿原有的经验层次,那如何才能有效运用园内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持幼儿在自主探究中深度学习?笔者尝试采用行动研究法,寻绎教师在户外探究活动中有效的支持策略,为今后幼儿户外探究活动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与实践的粗浅经验。
        关键词:户外探究活动  幼儿  深度学习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园地处农村,占地面积广阔,园内有小小种植园、小树林运动场、小农场,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曾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了因地制宜地发挥资源优势,弥补农村幼儿园的短板,基于园本课题生成了多种户外探究活动。每天都会有班级的老师带着孩子们去幼儿园的花草地、运动场等角落寻找新发现,使园内的现有课程资源与幼儿的天马行空思维产生有趣的碰撞,探索小分队也成了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各班的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师的指导也仍旧停留在幼儿原有的经验层次。笔者尝试采用行动研究法,寻绎教师在户外探究活动中有效的支持策略,为提升幼儿户外探究活动质量提供理论与实践的粗浅经验。
        二、概念界定
        (一)户外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集体探究活动,还有一种是生活中、区域中、游戏中非正式的探究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1]
        在本研究中,户外探究活动犹如一辆搭载幼儿畅想的列车,把幼儿送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在行驶的旅途中幼儿不时摘下自己喜爱的果实,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经历的事与物都是密切相关的。整个过程中,更注重挖掘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依托园内户外自然资源,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世界,主动与园内现有环境互动,按照自己的活动方式,在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从而提升已有经验,建构对世界的认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深度学习
        美国学者在《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两个概念。深度学习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理解与批判、联系与建构、迁移与运用。“深度学习是学习者以高级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他们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2]
        三、户外探究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
        (一)微小切入,以追问领跑探究
        1.把握契机,催生探究内容
        教师应“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3]户外探究活动的发生往往是在一些突发事件中,教师也要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积极性,带领幼儿抓住教育契机,并根据幼儿意向,初步确定户外探究活动的目标。
        例如,中五班开展了“香香的桂花”的探究活动,起因是幼儿园的桂花开了,香香的味道引发了幼儿强烈的探究兴趣。大四班开展了“大树的秘密”的探究,起因是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发现幼儿园的小树林运动场有几棵形态各异的大香樟树。大五班开展了“昆虫大集会”的探究活动,源于一次幼儿户外自由活动时候几个男孩子的发现与谈话。这些偶发事件触发了幼儿的灵感,通过简单的思考与讨论,催生了新的户外探究活动内容。


        2.挖掘拓宽,审视探究价值
        在确定户外探究活动的内容后,我们就要审视探究内容的价值与可操作性,以明确此内容是否适合孩子进行探究。第一,应该问问孩子对此是否感兴趣;第二,教师间应谈谈此内容是否具有可探究性;第三,这个探究活动能帮助幼儿获得哪些学习经验?又会有哪些挑战?
        (二)扎根实践,推进深度探究
        1.聆听幼儿,寻找探究线索
        在前期的谈话与分析后,如何进一步推进户外探究活动的开展,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许多班级往往在前期讨论后运用已有经验和孩子进行简单交流与谈话后,活动止步于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4]当幼儿兴趣正浓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聆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判断幼儿兴趣所在,支持幼儿提问,帮助幼儿梳理问题,寻找探究活动深入推进的线索。
        2.亲身体验,掘深探究内容
        在脑力激荡后,幼儿的思维与话题被进一步拓展,有了明确的目标与计划,教师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关键在于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5],从而支持幼儿自主探究,能“跳一跳,摘桃子”。
        如在户外探究活动“大树的秘密”中,在每次观察前,我们先请幼儿讨论好自己这次户外探究活动的任务,教师为幼儿提供记录板、勾线笔、剪刀、双面胶等,鼓励幼儿用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如绘画、涂鸦、剪贴等,在特定情况下还能请教师帮助用手机摄像记录发现。
        3.记录对话,共享探究经验
        《纲要》指出教师要“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6]在户外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建立对话平台让幼儿相互了解更多的信息。
        幼儿间的谈话往往是零散的,此时教师要扮演好合作者的角色,帮助幼儿共同准备好海报或者调查表,和幼儿共同记录下相关的信息。通过对幼儿间对话的记录与分析,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对探究事物的看法。
        (三)注重评价,在互动反思中升华探究
        虞永平教授提出,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考察和分析,以确定其价值和适宜性的过程。《纲要》在评价部分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7]
        1.项目展示,纵览探究成果
        一次丰富有趣的回顾往往能给幼儿带来自主探究的成功感,为自己的学习感到骄傲。在一次探究活动结束后,我们应给与孩子相互欣赏与展示的机会。教师的支持是保证幼儿探究活动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只有真正立足于幼儿的发展,才能保证探究活动的质量。
        2.总结反思,砥砺前行
        探究活动是一个永不止步的过程。针对每一次的户外探究活动,教师要做出自己的反思与总结,以谋求下一个活动改进与提升的空间。对照每次户外探究活动的开展策略,我们的户外探究以年级组为单位,在年级组课程审议的时候,各班对探究活动中的成功与不足各抒己见,记录下需要改进的方向,反思达成目标的效果。
        总之,幼儿园的探究活动最终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在探究活动中,不是以儿童掌握了多少知识与技能来衡量学习的价值,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支持策略,为幼儿建立支架,在此基础上把打开学习这把锁的钥匙交给幼儿,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打开的方式,在深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
        
 参考文献:
[1][3][5]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冯晓霞.区域游戏中的深度学习[EB/OL].http://www.todayyj.com/zixunzhongxin/
zhuanjiashidian/,2017-7-4.
[4][6][7]李季湄.冯晓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