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王国荣
[导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王国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广西防城港538000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性格和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高中语文教材包含了大量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因此,应利用语文教材的特殊优势,开发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素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有效地整合和渗透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传承

        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文化学习。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个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汉语。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应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强烈渗透或入侵,中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被边缘化甚至慢慢消失,面临着新的高考、新的教材、新课程标准的挑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如何在高度文化传承中继承语文教学的传统。
一、立足教材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高中语文教材既是必修教材又是教材,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经典名著的份量,尤其是“阅读鉴赏”“交流”梳理“探索”设计中的“导师”环节,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它传承了优秀的文化根基。高中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材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文学、政治、历史、民俗、语言、经济等方面。如教授《论语》中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引出孔子的“礼治”,就要对一些重要的道德范畴和概念,术语,像“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人”等加以强化。讲授《陈情表》时,让学生反复诵读文章,有意接受“孝”的传递。语文教材中涉及很多历史人物、文化名人、文学作家,介绍他们时,应知人论世。如在介绍辛弃疾等宋朝作家时,除了讲授他们个人的生活经历外,一定要讲授他们所处宋朝的政治经济背景,“靖康之耻”后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进取,不愿收复失地的现状,激发学生树立朴素的家国情怀、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实现让学生准确“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目标,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开花。
二、阅读经典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要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语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经常向学生推荐教学外的古典、民间、优秀的视听资料,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更能帮助学生课外更深刻的思想文化影响,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更能让学生在理解古典文化的同时掌握传统文化的真谛,在比较中,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与哲学家进行精神对话、心灵沟通。

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向学生推荐林语堂先生著作的《苏东坡传》,让学生更全面了解苏轼身上的儒、道、佛精神,感受他于逆境中乐观豁达、镇定自如、超然物外的人格魅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三、组织活动营造校园人文气息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在校园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和新知识,感受到一种科学和人文氛围,获得美感,更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如举行“中华诗词朗诵大赛”“书法大赛”“孝心月”“古文化常识知识竞猜大赛”“谜语大赛”,举行传统文化知识系列讲座,讲讲学生感兴趣的成语故事、文学典故、文学常识,历史故事等等,营造浓厚的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气息。这些措施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学生只有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校园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内化为自己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素质。
四、关注媒体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是呆在课堂和学校的大厅里,还应该走出来,充分利用现代日益发达和丰富的媒体资源,组织他们观看相关的传统文化,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让他们感受中华文化的美,陶冶自己,塑造自己。组织学生观看央视品牌系列栏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戏曲大会》;观看《文明之旅》,了解中华传统的文字、礼仪、服饰、功夫等方面的知识和文化;观看《百家讲坛》,听钱文忠教授讲《弟子规》,听于丹教授讲《〈论语〉心得》等,用电视媒体激发学生对国学产生兴趣,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向往之情。
五、实践调查汲取传统文化精髓
        ”语言的延伸等于生命地延伸”我们家乡有一些特殊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节日的特点和艺术渊源是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资源。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以“研究型学习活动”为单位,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让学生挖掘和整理传统节日的起源和特点,也可以研究故乡的历史名胜和起源,回顾故乡的历史名人和文物,饮食文化,让学生参与各种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文化氛围,吸收养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就内化为学生的个性、气质和素质,使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在祖国文化的影响下也形成了良好的人文素质。
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学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起着桥梁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应增强传承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感。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现当代文化的基础,高中语文教材是文化传承的根基。因此,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文化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接受传统的文化熏陶,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他们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马静.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8,000(001):136.
[2]杜锐.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8(1):46-46.
[3]洪燕.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当代家庭教育,2020,000(006):P.115-115.
[4]张彦军.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名师在线,2020(18).
[5]马治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语文,2020,000(001):P.8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