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中
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教学指导中心 511390
摘要: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教学中需要关键指导的内容。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是必要的。科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概念,拓宽科学视野,增强学生掌握科学本质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科学知识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科学;阅读;实践;策略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是必要的。随着全民阅读的开展,阅读也成为了学科教学的必要补充,科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概念,拓宽科学视野,增强学生掌握科学本质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科学知识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
一、点燃阅读兴趣,予学生悦读科学
只要学生对阅读的内容感兴趣,他们就会喜欢阅读,以进一步发展学习动力,并在快乐阅读中进行深入探索。因此教师首先需要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予学生悦读科学。“阅读”是高效阅读的领域。一旦学生愉快地从事阅读活动,他们的阅读效率自然提高,学生就可以有效地接受科学。科学内容不同于文学内容。它没有文学的艺术气息,美丽的语言,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科学老师要把学生吸引到阅读中来,丰富科学素养,就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1巧用多媒体吸引注意
充分利用多媒体,悬念刺激,指导猜测,竞争激励等手段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营造愉快的阅读氛围。精美的图片和文字可以美化阅读内容,优化演示方法,增强课文的美观性和动态性。如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通过视频演示电的产生,由此引出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在教学《生物与环境》时,通过出示生物与环境的精美图片,引出了生物的有关知识,并引领学生阅读《普通生物学-生命科学通论》
1.2利用实验设置悬念
实验是科学的命脉,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疑问,由此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读科普读物。如《光》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但是光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我告诉他们可以找《光的艺术》看看,或者可以上互联网找找资料。结果,学生找到的就有很多了。学习《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学生要想知道地球上的地形是谁塑造的,可以找找《地球概论》了解……这样学生就越读越起劲,科学知识也知道得越来越多。
二、划拨阅读时间,使学生充盈阅读
[1]科学阅读就像熬汤,需要细火慢工才能出味道。缺乏思考的快餐式阅读效果是不理想的。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做到合理的划拨阅读时间,使学生充盈阅读。为了达到充分阅读的目的,要求教师超越传统的教学思想,放弃课堂上的学科位置,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科学教材中每一章教材的后面基本都安排有“科学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每一章都要预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向学生展示阅读内容后,让学生独立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例如,课程“地球”由一系列科学的阅读材料组成,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进行思考,并理解人类对地球和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几个框架问题开始独立阅读,并引出《十万个为什么》、《漫谈地球》等科普读物,定期组织阅读分享。
有指引、有时间安排,学生就能从大量的科学材料中学习,丰富科学知识。
三、选择合适读物,让学生品悟内涵
随着全民阅读的大力推行,各学科都非常注重学生的阅读。对于科学学科来说,学生要读什么,从什么读物中获取信息还是比较茫然的,这时候老师就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有益的读物。就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进行科学划分和设计的儿童阅读计划。
?[2]科普读物大致可分为图说体、文艺体、讲述体和辞书体四大类。其中图说体、文艺体科普读物直观性强、浅显有趣,特别适合小学低年段学生阅读,如《南方分级阅读》丛书推荐书目《章鱼拜师》等;小学中高年段学生则适合读《探秘天气》等文艺体科普读物和《星空探索家》等讲述体科普读物。
总之,让孩子爱上科普,第一条定律就是选一本既严谨又有趣,与孩子性格、年龄、性别恰好对频的书。学生就会在阅读中串起各种科学知识,这样读起来没有阅读障碍,而且印象非常深刻,既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又为学生能力的形成提供充足的营养。
四、开展读书活动,给学生交流平台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个团队可以走得更远。所以,定期开展读书活动,给学生搭建交流与创新展示的平台,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视野更开阔,成功感也油然而生,让学生在丰富的展示与交流中分享阅读成果和经验,并在智慧碰撞中丰富科学素养,更加促进学生成长。
4.1开展课前读书活动
科学是小学科,要每天占用早读、午读时间进行阅读,那是不可能的。老师可以利用科学课堂上课前的五分钟开设科普读物诵读活动,轮流让学生上台分享科普故事、读一段读物中的精美语句、推荐一本值得看的科普读物等,既给了学生互相学习的机会,丰富科普知识,也促使学生去了解、阅读更多的科普读物。
4.2建立“图书角”
在教室内成立“图书角”,根据学生的特点定期更换科普读物,[2]并且将“图书角”的所有图书统一建立留言卡片,每个阅读者读完后,写上读书感悟,放回漂流站,待其他人继续阅读,学生可以共享好书,结交书友。
4.3在学校的读书节中给科普读物留一席之地
很多时候,开展读书活动,学生自然而然想到文学名著,科学类的书籍往往很少,为此科学老师就要主动参与学校的读书节策划,开展“经典科学读物推荐”“优秀科学美文朗诵”“科学家故事大比拼”等,在评比环节增加科学阅读小明星的评比等,让孩子们沉浸在科学与人文的海洋里,形成人人爱科学的氛围。
总之,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阅读,阅读不只是语文学科的事情,科学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在科学课堂中重视阅读教学,在读书活动中重视科学阅读,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究、摸索科学阅读的策略,才能使科学课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杨友乐.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6(23).
[2]黄景荃.关于指导学生阅读科普书籍的策略[J].广东教育·综合,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