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1 张茂祥2 孙晶华(通讯作者)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130022
摘要
“课程思政”与高等特殊教育校园的思想政治课有机地融合在德育的基础任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中。目前,高等特殊教育校园“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协同教育面临定位不清、运行机制不完善、缺少准则保证、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推动“课程思政”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规划和整体规划。在明确“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课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需要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准则创新,提高教师素质。
关键词:高等特殊教育;课程思政;教师素养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要坚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的生长需求和期望。所有其他球场都应观察运河的某一段,并形成一个良好的责任场,思想政治理论课方向一致,形成协同效应。”在校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着重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变革创新。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法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方位、全人教育。德育是所有教育者的责任和任务,所有课程都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推动“课程思政”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教育,高等特殊教育有必要旗帜鲜明、深入实施。
一、高校特教专业建设现状
现在,国家对特殊教育的注重和对特殊教育的赞助越来越多,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也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支撑。国家发改委专项资金支撑的高校在专业建设上必定会有更快的发展。高校中有17所受赞助高校,仅占样本高校总数的35.42%,其余31所高校未受赞助。同时,特殊教育专业是否分方向招生和授课也是衡量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依据调查,在样本大学中,有16所特殊教育学院一直在进行不同方向的教育,仅占总样本的33.33%。此外,师生比是判断教师水平和发展规划的重要数据。依据2018年实践招生情况,本科院校均匀招生63人,专科院校均匀招生126人,是本科院校均匀招生人数的两倍;本科院校教师均匀人数为9.37人,专科院校为8.2人。据抽样统计,特殊教育本科院校的师生份额约为25:1,专科院校的师生份额约为54:1。这说明现在特殊教育专业招生规划过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二、研究讨论
(一)教师年龄分布不尽合理,有碍专业建设与发展
据统计,高校特殊教育专业青年教师份额较大。近年来,新建特殊教育院校数量不断增加,全国高校招生规划普遍扩大,导致高校特殊教育师资缺少。因而,特殊教育的新毕业生有更多的机会在高校教学。青年教师的增加为高校的教师队伍增添了活力,但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经验有待提高。但在一些高校,青年教师极度缺少,师资队伍老化。老教师虽然教育经验丰富,教育质量高,但与年轻教师相比缺少活力,信息更新速度慢,因而存在教师年纪散布不平衡的问题。这种现象会对特殊教育的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师学历水平相对较低,继续深造存在难度
在样本院校中,本科院校博士学位教师的份额为30.28%,而专科院校博士学位教师的份额仅为4.88%,大部分拥有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在我国各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散布中,硕士学位教师的份额占多数,博士学位教师的份额相对较小;硕士的份额在不同专业教育前史的大学比较中也是最大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要,高校特殊教育师资相对不足,教师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持续进修;其次,国内大学的特殊教育博士项目很少。现在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有特殊教育博士项目,每年招生量十分有限。现在,高校特殊教育专业面临的严峻问题是如何建设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校逐步开始支撑特殊教育教师出国进修或持续攻读博士学位。但是,一些高学历教师选择离开学校发展,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三、“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难点的对策
(一)发展精品课程试点
“课程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教育涵盖面广,挑战性强,引领到全身,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按“点线面”逐步打开。为此,可以发展精品课程试点,为“课程思政”和课程思政协同教育的教育教学变革开辟突破口。发展精品课程试点,探究一套详细可行的操作形式,可以为其他课程和其他教师提供更好的经历。在详细方法上,要选择优秀的课程思政和专业课教师,组建“课程思政”和课程思政协同教育精品课程团队,发掘不同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其价值引领效果。相关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协同备课、课堂上的相互倾听、课后的团体评论,完成思想政治教师与专业教师常识互补、才能互助的良好局势。同时,在精品课程的评选、评价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观引领”和“德育功能”指标。在此基础上,从全校范围内选取一批“课程思政”演示课程,将其建设成“特色演示课程”,使其发挥更好的引领效果。
(二)监督反馈制度创新
教学变革不能只要创新没有反应,只要实施没有反思。顺利便捷的督导反应是“课程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教育的关键环节。因而,有必要创新监督反应准则。首要,监督和反应的职责应该分配给每个人。教师在“课程思政”和课程思政协同教育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要有反应渠道,问题可以得到及时重视和解决。其次,要树立跨部门、跨学院的反应体系,完善高校各单位的联动机制,使各单位在反应中可以清晰、履行职责,构成常态化的反应联动格式。为了符合信息化的要求,要提高反应和效率,构成反应和发展机制。
(三)明确教师素养提升方式
高等特殊教育校园除了对教师队伍的发展进行规划和合理化外,还应为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和清晰途径。一方面,教师要加强理论修养。在“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的协作教育中,要经过定期与不定期的训练相结合,对课程思政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归纳训练,促进教师的沟通与评论,增强教师的思想认识和理论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实践和收成。科研、实践、竞争、办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不管哪一种,都是“课程思政教育”的补充。我们应该鼓舞和促进教师在多种实践中理解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才能。例如,发展以“课程思政”和课程思政协同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比赛、项目应用、社会实践、学生办理等活动,鼓舞教师积极参与,让他们经过比赛、科研、实践和办理,提高自己对“课程思政”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从而带来理想、职责和感受并付诸实施。
结语
“课程思政”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教育是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和教育办法的变革与创新,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也需要教育者的会集。尽管“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协同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会有一些困难,但只需咱们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有崇高的理想,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开拓进取,同舟共济,就必定能克服各种困难,继续在道德建设和育人事业中创造新的成果。
【基金项目】:高等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提升策略研究,编号:XJQNXM20-05
参考文献
[1]李璐璐.“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融合过程中的教学改革探索[J].海外英语,2020(22):132-133.
[2]王丽娟.基于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外语教师核心素养提升途径探究[J].校园英语,2020(32):47-48.
[3]王娟.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3):87-88.
[4]武亚珍.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难点与对策[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9(04):3-9.
[5]蒋丽娜.艺术专业课程思政化实践与思考[J].时代报告,2019(0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