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伦明
遵义市播州区马蹄镇马蹄小学563111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受到了老师、学生的欢迎,的确,它以它知识的广泛性、科学性、开放性等特点,囊括了自然、植物、动物、生命、人体等,囊括了微小世界、形状与结构、机械与工具、物质的变化、环境与我们等等。显然,对于新世纪的小学生来说,这些都是增长学生见识,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关键内容。基于此,本文章对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科学趣味课堂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核心素养;趣味课堂
引言
小学科学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体验与接触外界科学事物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太恰当,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及其手段也未能符合学生的实际,导致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不甚乐观,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概述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教学需要从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基本方法、思维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入手,使学生站在科学角度认知世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使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品质,科学核心素养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带领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观念,具备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社会对学生的发展要求,使学生能借助科学实验解决问题,具备求知和探索的意识,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式比较落后
小学阶段的教师应该树立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在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但是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更是不够深刻,并且还忽略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再加上很多教师通常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听老师讲,如此学生对知识、对人生、对发展的理解不够到位。
(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在新的形势下,农村小学科学课堂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认真观察小学科学教学实践还可以发现,很多时候教师会习惯于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即教师一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进行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却很少会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很多时候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课堂氛围不但枯燥、单调,学生也很容易失去对小学科学的学习兴趣,认为其枯燥乏味,,这样对于学生日后的科学学习来讲,存在着不良的影响。
三、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科学趣味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的重点是实践探究,理论知识是其次,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目标通常依靠教学情境来实现,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合适且有趣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促使其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科学真理。
比如,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昼夜交替》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表演活动情境:首先将开着的手电灯(拿掉灯罩)作为太阳,让一名学生用手举着一个球当做月亮,另外一名学生站着不动,以他的头当地球,让这两名学生举着自己手中的物品进行以太阳为中心绕圈旋转,在灯光、球和学生的头形成一个直线的时候,一个学生说看不见“太阳”,但是另外一个学生透过阴影能够看到。这其实就非常直观的给大家呈现了昼夜交替的过程,学生不仅看的非常仔细,经过这种演示过程后,学生原有的疑问也很大程度被消除。
这种学习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让知识教学的效率大大提升,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宽与延伸,这样的背景下才会更加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强化。
(二)让学生快乐学习科学,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要充发利用这一点,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获得知识。比如,“校园的树木”这节内容,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不同的树木进行观察,比如,收集不同的树皮、树叶,结合放大镜或者在网络上搜集相应的树叶通过多媒体功能,观察其细微的结构,确定它们的种类,科目。如,叶子的形状、结合、厚度,树皮的硬度、粗细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在观察中收集,并成为确定树木种类、归属的依据等。科学课,要让学生快乐学习,就要在教学中迎合学生的天性,开放性教学,创新教学,就能让学生快乐学习科学,提高自己的科学知识。
(三)设置课堂游戏材,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游戏是他们进行交流互动的主要途径,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很多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存有较强的恐惧感,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不高。而在游戏当中他们能够放下心理戒备,以轻松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促进自身创造力的激发。教师应该对科学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合理设计游戏的各个环节,实现游戏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例如,在《游戏里的科学》这一章中,其本身就有着游戏相关的部分,在这些小节中创建游戏化情境有着巨大的优势。如《玩滑梯的启示》这一节,在情境的创建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学生玩滑梯的视频。然后询问:“同学们都玩过滑梯吗?滑梯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你们知道都有哪些吗?”以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究。而在《跷跷板》这一节,教师同样可以以视频的方式展现这项游戏,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样,通过游戏素材的利用,教师有效创设了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四)精心设计科学课拓展活动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引领学生深入到课堂之外学科学用科学。科学课程的拓展性,具体反映在资源、内容、时空、过程等诸多环节。”小学科学课课后有大量的延伸内容,这样进行设置,旨在使他们深刻掌握所学内容,并且充分认识到所学内容与生活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课后延伸做得充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六年级学习了《太阳和太阳系》以后,我们便会参加“观察金星”的课后拓展活动。学生利用望远镜,可以看到金星像月亮一样,也有圆缺的变化。对于教师来说,应当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延伸学校教育的外延,尽可能地深挖教育资源。根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的理论,当前孩子们接受的教育体现出多边化的特点,因此,教育必须从传统的课堂拓宽至课外,从校内拓宽至校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学校教育,亟须扭转教师的主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束语
纵使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科学教学的效果难以获得有效提升与发展,但在日后的小学科学教育实践中,笔者将进一步积极探索,认真发现与总结,力争将更多符合小学科学教育实践的方法梳理出来,在指导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同时,带给广大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以积极的启示,从而推动小学科学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培荣.让趣味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提效[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4):81.
[2]倪雪松.科学课趣味教学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2):64.
[3]谈正标.科学课堂上的“趣味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2):85.
[4]马玉花.小学科学实验趣味性教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28):94-95.
[5]金玉燕.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课堂趣味实验策略探讨[J].小学时代,2019(1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