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化学新课标改革的一些思考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0期   作者:夏晓彬
[导读] 高中化学新课标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教师如何定位自己,学生在新课标中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夏晓彬
        宝鸡市卧龙寺中学     721004         
        内容摘要:高中化学新课标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教师如何定位自己,学生在新课标中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高中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责任感,还要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怎样摆脱以前的观念,真正意义上理解新课标的理念,能大胆的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是一个比较困难,值得花较多时间去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新课标  课堂教学  三个维度  课程目标   评价模式
        高中新课标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在新课标的实施中也看到一些问题,如教师如何定位自己,如何更好的理解新课标的理念,新课标到底该如何实施,如何才能不让新课标变成传统课程的换汤不换药,学生在新课标中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高中阶段的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担负着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日后步入成人社会而承担责任并做准备。高中阶段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条件。通过接受高中教育,学生要具备灵活处理各种信息,培养创造性进行工作的能力;要善于发现、探求批判性思考,会检验事实及相互关系,善于在学习中更多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因此,高中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责任感,还要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
        从高中课程的新特点以及新课改高中阶段教育的目的来看,不管是教育的理念、教师的角色、教师观念、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角色、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都应该发生根本的变革。大部分人对新课标的理解重点就在实施了学分制,有了必修和选修之分,语文等主课的课时减少了,其他科目的课时增加了。期中考试不叫做期中考试了,称为模块考试。除了这些,上课还是照上,作业照样写不完。属于学生发展自己的时间仍然少得可怜。新课标要注重学生的创造力,要注重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人的交流能力,但是又没有给学生实践的时间,他们和谁去交流,又如何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新课标要求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少于23个学时,节假日应该是学生很好的一个实践机会,但是大部分学生不得不待在家里写作业,写完作业剩的时间要么好好睡觉,要么上上网解解馋,哪还有心情去社会实践。在这方面国外的学生,他们在课余会去打工、或者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的作业或许是一篇论文,或者是一个社会实践。这样他们还需要象我们这样把社会实践列为专门的学时吗?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怎样摆脱以前的观念,真正意义上理解新课标的理念,能大胆的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是一个比较困难,值得花较多时间去研究的问题。
        一、教师的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并落实到课堂教学
        新课标的实施必须树立新理念,教师的教学观念首先要转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以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出发,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优化教学思维模式,重构化学新课堂。提高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的能力,尽可能地利用身边生动的、有价值的其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去领悟化学新课标的内涵。观念转变不是一种抽象的解释,必须体现在有理论指导下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之中。

例如,怎样重建新课标的知识结构,如何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何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如何合理使用新教材,用好各种教学资源;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对这些问题认真研究,并转化为教学行为,让新课标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了解新教材主要特点,用好化学必修教材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整体新特点是: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统领;以“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探究和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反映化学与个人、社会、环境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广泛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的 STS 内容”,作为三条内容线索贯穿始终,富于整体联系。化学新教材都是采用模块教学——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不同模块教材具有鲜明风格、独特功能,采用多种课程设计取向,发挥多种课程设计取向的优势,设置多种水平层次,提供多样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条件。新教材具体特点为:① 教材宏观的新体系结构:必修教材打破了原有教材长期以来的知识体系,降低了原有的人为的知识难度但没有降低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要求。② 教材的内容设计与栏目设置的新特点:教材比以往的教材从教材内容设计到资源运用,都可以说新颖、丰富与鲜活,整个新教材从头到尾图文并茂,形式活泼、亲切,对学生来说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强;设置的栏目对新课标实施的教师来说课堂行为的科学有效和可操作性强。③ 对于基础的化学主干知识,教材有新的处理:新教材与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相比,弱化了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传统做法,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覆盖面上与现行课程的差别不大,但是内容的组织线索、具体化合物知识内容的选取以及处理的深广度、学习的重点和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变化;有机化学知识综合考虑有机物的类型和官能团体系的需要,选择在生产生活、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的代表性物质进行学习。
        三、把握必修教材的教学目标,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在化学必修教材教学中,对“三维目标”不能顾此失彼。不能认为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可以检测的,是必须要达到的硬任务;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柔性的,而且难以检测,因此不予重视。要提高整体上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不能只把握显性的目标,而对隐性的目标认识不清。一般而言,教材中“知识与技能”的内容是显而易见的,比较容易把握,而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往往是隐性的,必须深入挖掘。必修课程《化学1》、《化学2》的内容标准不仅对“核心的化学概念”、“化学基本原理”、 “常见物质的主要性质、来源和应用”作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对“化学方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内容也有很具体的要求,为教师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指明了方向。
        四、评价必须符合课程目标,实现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倾向,这不利于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的真正发挥。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不仅要重视量的评价,还要注重质的评价,如现在流行的档案袋评价方式等。评价的功能要由侧重甄别筛选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另外还要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更要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在模块学分认定中既要参看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参考学生学习的潜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