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题研究,创新教研模式,促教师专业成长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0期   作者:王淑云
[导读]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很多,课题研究是其中很有效的一种
        王淑云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坝头中心幼儿园   362801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很多,课题研究是其中很有效的一种, 本人曾多年担任业务园长,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带领幼儿园课题组老师,以课题为载体,增强教师的专业责任感,调动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促进她们自觉的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提高教育技能,并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下面我就尝试以今年结题的省十一五研究课题——“骨干教师引领的农村幼教片区教研制度的实践研究”为例谈谈这方面的实践经验。该课题研究主要着眼于幼儿园五大领域的研究,并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以“参与、互动、体验、反思”的教育教研活动组织形式与方法的探索,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与本质、教学活动设计、教育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使本园的教师更乐于教、兴于研。
        一、运用“一课多研”,反思性教学的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专业成长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可见,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我园课题组老师以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为载体,通过集体备课——示范教学——课后反思——总结经验——形成优秀案例和论文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以省编教材为主体的基础上,我园课题组引进了北京、南京等学前教育相对发达地区的教学的优秀教材,有针对性的截取适合本园实际的内容为参考,采用了如下的教研方式:
        首先,课题组老师分领域,每双周周四根据这周要开展的教研活动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在纲要精神指导下,在课题组教师集体智慧的碰撞下,挖掘对教育活动的特点与本质、教学活动设计、教育教学策略进行研究,确定教材的重难点、要素,制定活动目的,设计教学流程,从而确定了本周活动的预设教案。
        其次,在确定了预设教案的基础上,以领域为单位,由各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负责一个组,在每双周周二说课或者上示范观摩课,请本领域的其他教师前来观摩,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强调集体智慧的碰撞,组织观摩同行教师开展的活动,就像照镜子,一方面能发现预设教案的可行性,幼儿的活动反应是否和预设的一致,元素是否得到充分的挖掘,活动目标是否达到,活动环节的设置是否合理等。另一方面会产生在相同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共鸣。会由对方身上的优点或不足引起的对自身所存在问题的反思。许多没有被注意到的事实越来越凸现出来,如在大班语言看图讲述活动:“哪个宝宝好?”课题组发现 的适宜性是:本次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需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支持幼儿大胆、有条理、较清楚地讲述,在展开多向互动中获得语言表达、合作等能力的发展。
提出的质疑与建议的地方有:小部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喜欢参与表演不喜欢讲述;组内幼儿参与讲述的面窄,且机会太少。应选择什么样的讲述内容为学习载体,才能引发幼儿参与讲述活动的兴趣?能否在小组活动中加人激励与评价的因素,例如采取贴红点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讲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讨后达成共识:1、应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有教育意义、符合幼儿兴趣指向的讲述内容。大班幼儿多数对可爱的动物形象感兴趣,建议选择将教育内容寓于动物形象的图片,为幼儿提供更广、更多创造想象讲述的空间,使幼儿有话可说、喜欢说。2、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讲述活动的积极性。建议以符号梳理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观察要素、讲述要点;用动作表演等方法学习每幅图的关键词及新词汇;以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讲述,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学习较清楚地表达图片内容。3、在分组讲述活动中,重视激励评价措施的运用。对认真倾昕及大胆讲述的小朋友进行奖励,提高幼儿倾听与表达能力。
        然后其他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评课、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改进一些教学方法,共同探讨教师在活动中教学的策略,教育体验驱使教师重新考虑如何适应教改发展,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人格品质提升到新的境界。
        最后各领域其他课题组教师在改良预设教案的基础上,形成一片完整、科学的活动教案,在本班进行教学,在下一次的周四的集备活动中,各领域教师还将自己在上一次教学中的创意部分进行交流,撞击出更多的“火花”。用教师的群众实践智慧去解决教师在实践中产生的困惑,用教育科学来探索幼儿发展规律,用教学艺术来处理各种教学问题,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另外,因为该课题涉及幼儿园所在街道的好几所民办园,我们还将每次活动的活动内容、目标,用幼儿园QQ群网络信息交流、公告栏等形式,使其他园所的课题组人员都能及时了解,共同成长。


        二、改统一模式为鼓励个性创新,以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活动为载体,用同形异构的教研形式,促教师的专业成长
        传统的课题研讨是由课题组长直接做主,研讨内容、形式、方法均统一安排,全组一个调,而我园这个课题涉及引领的各民办园师资情况不一,这种教研活动难以解决教师与班级个别性的实际问题,带来时间、人力浪费的被动局面。每位教师都是活生生的个体,都具有不同的能力和个性。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她们需要一个能施展才华、发挥能力的平台。为此,我们鼓励教师自主探究,根据本人的特长以及班级优势进行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如我园在省编教材的基础上引进了北京、南京等学前教育比较发达地区的各领域教程,把它们当成有益的补充与借鉴。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特长和方向,选择其中的教材进行示范教学,如:有的老师在语言教学方面有专长,她就可以选择相应的教材进行语言领域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研究。有的老师在艺术活动方面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她就可以选择相应的教材进行艺术活动方面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研究。这就会出现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如:一个教材,由于着眼点不同,有的老师们可以把它设计成语言活动,有的老师可以把它设计成艺术活动,甚至有的老师可以把它设计成科学活动,从而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讨,大家互相学习,各取所长,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推行优秀的各领域“学科带头人”是课题研究成功的关键
        因为我园的课题研究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开设相应的各领域的课程研究,因此,我们根据“语言、科学、艺术、社会、健康”五大领域的课程,在各领域推行一名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作为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负责组织本领域教师进行课题研讨。
        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斯宾塞曾经在他的《教育论》中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我园经过周密的考虑与考核,推举出每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给她们于充分的信任,由她们带领本领域的课题组教师,一起解读教材,阐述对活动方案的设想,充分听取课题组内其他老师的观点和经验,带领新老师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反复的讨论中,产生了自己对活动内容与定位的判断,活动成功展示后又对自己的经验加以提炼并与大家分离。帮助年段的课题研组老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定位,都学到了适合自己的理论或实践知识,可以说在轻轻松松中收获了“领悟”,在各领域学科带头人的带动下,研究活动有了“骨干”,也就能“枝繁叶茂”的发展了。
        四、根据教师个体差异,进行分层管理,对她们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进行分层指导
        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形成了需求上的差异,根据业务水平,我们将教师分为三个层次:骨干教师、一般教师、新教师,对她们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进行分层指导,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展教师自我评价,合理制定下一阶段研究目标。每学期期初,请各位老师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下自己:指出我是谁?与别人比较,我的差距在哪里?通过一学期的教研,我与自己比较都有哪些成长?不同领域的学科对教学技能有什么不同的要求?我的能力适应这种要求吗?我的问题在哪里?我班上孩子的能力发展情况怎样?我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在哪里?通过老师准确的评价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从而制定下一阶段研究的目标。
        (二)发挥教研骨干的职能,提高课题教研的实效与培训质量。骨干教师是幼儿园教研工作的动力源,把良好的思想情操辐射到每一位教师身边;把过硬的教学知识无私撒向广大教师心田。由此,我们充分认识到一个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一定要能启动课题组,盘活一班人。因此学科带头人就作为课题组的骨干教师,组织本年段的教师定期进行研讨,观摩活动。
        (三)一般教师采取集体备课、反思形式促发展。一般以课题组或者领域为单位,每两周确定一个活动内容,请老师们讨论起草一份“活动预设方案”,将此方案作为本年段教研活动的研究内容,教师围绕主题准备、活动预设、资源利用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质疑不同看法或者好的建议,经大家共同努力最终形成最佳方案,用于实践,从表明看来,只是完成一最佳方案而已,其实老师们倾听、思索、讨论、取舍的过程,也是学习、提升、成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学会了如何在反思过去活动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地优化预设的活动模式,学会了在对比中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四)新老搭配、师徒结对促成长。我们创设一定的条件为年轻教师与资深教师结对子,以尽快提高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另外我们经常观摩年轻老师的活动,还推荐年轻教师积极承担公开教学观摩活动,请专家和名师进行点评指导,更快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能够让年轻教师进步得更快,同时也使所有课题组教师在教学研讨中的研讨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研讨,课题组教师在学习中互相学习,在工作中互相协作,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毫不保留地与大家共享,充分优化课堂教学。在集备和教学研讨中,老师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更加有效性,教学策略也更注意以达到目标为准,教学研讨中也更抓住重点,提出合理性建议,在教育方面有显著提高。
        课题研究不是一撮而就、浅尝辄止的活动,它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只有不懈的研究与实践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我园课题组全体教师,做为打造园本教育研究的团队,将齐心协力,积极探索尝试,使我园教师的教育专业获得更好的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