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探讨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0期   作者:万学辉
[导读]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万学辉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 265400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是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基础学科,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实用性。在高中阶段,学生不仅要掌握单纯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高中信息技术;专业发展
引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很好的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互联网与教学结合的模式在互联网+计划提出之前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与便捷的网络方式既简化了教师教学,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便利,足以预见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可行性。互联网+教育模式也对原有的教学技术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更好的迎合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高中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计算机日益走入我们的生活,网络普及使用,为提升公众素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业务工作的有效开展等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在高中教学中引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信息技术。打开认识信息技术的窗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加以应用。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有助于更好地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2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本身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学习课程知识,通过日常教学的积累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增强责任心和道德意识。在没有提出“互联网+”这个概念的时候,互联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也在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也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他们不仅需要协助学校完成信息化教学技术相关设备的安装,还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互联网+”教育模式作为学校的一个探索领域,就需要相关专业的人才掌握丰富而全面的专业知识,那么高中信息技术老师为了适应学校的发展,就需要参加相关的培训工作,以提高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目前高中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一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信息技术教师资源缺乏,很多只是略懂一些信息技术知识就从事教学工作,不能够很好的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其次一些高中信息技术老师并不注重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学生以后发展的重要性,不重视课堂教学工作。
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3.1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化定位不清晰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具备传统学科教师所要求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授课技巧之外,还需要掌握与高中阶段学生学习需求相匹配的信息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授课能力,其授课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拥有教学内容系统化的设计能力;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拥有与学生就信息技术展开信息交流的能力;三是整合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堂服务的能力;四是创新与实践能力。
        3.2学生缺乏主动性
        短时间内被学生认可和迅速普及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特征。高中生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最快。一旦他们接触这门学科,兴趣就油然而生。但是,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会使老师大失所望。大多数学生对电脑的印象总是停留在娱乐上。当他们真正学习系统的信息知识和规范的操作时,新鲜感过后兴趣大大降低。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会考科目,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习缺乏兴趣。


4有助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的对策
        4.1转变思想
        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特别是目前部分学生网络成瘾,并且网络上的内容繁杂,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可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家长更不愿意让学生接触网络,认为网络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因此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持比较消极的态度,部分学生认为高中信息技术并没有纳入高考的范围中,只是作为学业测试的其中一项,简单的学习就足以应付测试,因此不愿意花费时间在这门学科上。这就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摒除这种不利于教学因素的影响,认识到自己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扮演的角色,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也应该认识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新课标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要提高学生在意识、能力和道德等方面的信息素养,这些素养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想要改变大家对网络消极的态度,也需要高中信息技术老师做出努力,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将积极的一面展示给家长,逐渐让家长认识到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4.2生活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回归生活,让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是新课程的基本特征。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在学习中老师逐渐成了学生“朋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生活和教学的实际出发认识和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对教材进行有意义、有目的开发和拓展,对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顺序进行重组和优化,把难易理解、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情景中,帮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例来激发学习兴趣、理解教材、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信息技术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PS的教学中,课前在屏幕上呈现校园里常见的海报和班级学生活动的照片、运动会的图片等。让学生从美化照片入手,对这些贴近生活的照片进行美化处理,学生感觉到PS强大的图片处理功能,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4.3加强针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管理
        与传统的文化科目教学相比,信息技术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结构更加立体,知识更迭更加快速。因此必须要针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这要求教育部门必须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管理。要建立起专门的培训机制,形成定期培训,中长期培训的相关机制和计划。还要在此过程中建立相应的评价竞争机制,以此促使教师在制度的约束下更好的发展自身的素质,在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之后,还要让教师在制度约束下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
结束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并不只是像以前那样从事简单的教学工作,也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这也需要他们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工作方法,用一个新的态度去对待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这份工作,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去很好的适应“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教育教学,在充实自己教学生活的同时,也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林贵永.“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探析[J].知识经济,2019(33):141+143.
        [2]张宁.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9.
        [3]李金洲.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4]陈朝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5]袁廷敏.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