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瑾
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272000
摘要:自从进入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信息内容等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同时受新时代的影响,人们获取媒体信息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及人们的实际需求。本文对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特色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探究
引言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获取信息、观看节目的习惯,这对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使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下有更好的发展,需要增强编导的创新意识,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同时要创新节目设计理念,杜绝盲目跟风,制作出更具特色的广播电视节目;另外要加强新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的应用,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来不断创新和发展广播电视媒体。
1新媒体重要性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和服务的传递不再是单向的,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乃至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输者,信息的来源广泛、传输效率高、用户间互动性强,信息的内容和形式都更加丰富多变,开拓了信息传播渠道,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信息服务,缩短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甚至加强了各国之间政治文化的沟通和联系,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利于“地球村”的建立。
2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编导的创新意识不足,节目缺乏创新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文化生活,这也是促进新媒体时代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娱乐节目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而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节目因种类稀少、形式单一,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节目不能引起观众的观看欲望,就会导致收视率逐渐下降,这会严重影响广播电视媒体的未来发展。因此要想使新媒体时代下的广播电视节目仍然对观众有较强的吸引力,就必须对节目内容以及形式不断进行创新,但是目前大部分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意识不足,受到传统编导模式的限制,广播电视节目缺乏创新性,节目质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
2.2不能有效融合新媒体技术
广播电视媒体主要是针对广播以及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广播和电视虽然有很长远的发展历史,但是在新媒体时代,相对于新媒体来说广播电视媒体的劣势比较明显,比如广播和电视都属于大型的公共媒体设备,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人们私人专享的娱乐需求。另外,广播和电视这种媒体设备在播放节目时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比较大,而现阶段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拥有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少,而且时间碎片化严重。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在发展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广播和电视这种传统媒体设备上,而是要根据观众的需求不断融入新媒体技术,使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途径不断增加。目前大部分广播电视编导在工作中还不能有效应用新媒体技术,导致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效率、收视率等都无法快速提高。
3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素质分析
3.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保证节目质量
编导作为广播电视行业中各个节目的策划者和制作者之一,其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节目质量。为了保证节目能够具备正能量,需要编导在实际工作中有正确、积极的心态,并且拥有良好责任意识和职业观。编导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能够确保节目传播的信息具有正确价值观念,保证节目内容与基本政治要求、价值取向相符合。
3.2加强审美能力,提供优质节目
广播电视行业想要有效提升收听收视率,最重要的就是要满足人们实际观看需求,尤其是需要保证节目内容符合大众审美观念。
因此编导需要在制作节目的时候,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保证制作出来的节目可以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并且通过抓住大众的审美规律,了解和掌握其对审美的要求,真正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情趣的节目。例如,编导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具备“通过事物看本质”的能力,积极、灵活地使用广播电视平台,向人们传达能够满足其审美要求的节目。
4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4.1以新媒体为平台强化摄制,以策划能力的培养为特色
培养目标的调整。旧版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广播电视的背景下提出的,培养目标过于陈旧,与时代脱节,定位不够清晰。新版培养方案在融媒体与新媒体的背景下,提出“视频制作、新媒体创意制作以及各类视听节目策划写作”三个方面的能力,尤其注重制作技能的培养。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凸显专业特色,我院开设了相关课程,并分配了相应比例。深化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我院邀请传媒行业专家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目标协同的育人机制,将苏中区域乃至江苏的广播电视专家引入教学团队,发挥区域优势,调动区域资源,强化实践教学,规范实践考核标准,建立完整的专业技能实践体系,增设相关媒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实训环节,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突出广播电视编导办学特色。
4.2系统全面,特色突出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特色突出。方案的修订完全遵循我院《指导意见》“课程优化,能力本位原则”“不因人设课”,凸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制作、策划和写作三大核心技能。“以产出为导向”,去“广播电视”,改为“视听”,并添设“短视频制作”“宣传片制作”等主干课程。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最大的特色是凸显专业制作技能,这需要校内外大量的实践课来支撑。从新方案可以看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总学时(不包括选修课)为3166学时,实践课总学时为1652课时,实践课课时比为52.2%,实践课学分比为26.1%,在选修课程学分不计算在内的情况下,已超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有关广播电视学专业规定的25%实践课学分比,从而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专业应以产出为导向,倒推人才培养规格,其中,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一体二导三融四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3创新思维,加强宣传
宣传是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知名度的有效途径,也是建立媒体品牌的关键。广播电视编导可以充分利用当前使用广泛的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宣传平台,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一方面扩大媒体的影响力,吸引观众的阅读兴趣,拓展潜在用户,另一方面可以与网络媒体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长期的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推动自身创新。
结束语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广播电视行业的节目质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编导作为节目的主要策划者,需要积极顺应发展趋势,吸取各种传播经验,不断对节目内容、制作方式、获取信息途径进行创新,利用自身良好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广播电视的竞争力,促使该行业能够健康、长远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曹松林.谈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24):67-68.
[2]张宁.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4):180-181.
[3]胡蓝兮.试论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发展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9(23):153-154.
[4]朱其林.浅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化与改进[J].传播力研究,2017,3(34):240.
[5]秦琦琅.对广播电视编导行业发展前景展望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7,3(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