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英
昆明市盘龙区拓东第一小学 65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飞跃变迁,劳务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劳动力携家带口离开家乡,到城市务工,使一大批孩子不得不随之辗转于各个城市之间。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忙于工作和生计,与父母缺乏情感交流,缺少关爱和正确的家庭教育,在安全、健康、品德、学业、生活以及心理素质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蓝天下 关注 帮扶
为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稳定发展,促进教育的均衡,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身心健康及教育就学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基于上述思考,结合学校日趋增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学校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责无旁贷,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党建带群建,结合学校实际,旨在借助党员教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帮扶,带动学校、社区,共同解决学校这一部分孩子的教育问题。即通过党员、干部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疏导,情感上的交流,学业上的辅导,生活上的帮助,树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自强、自立精神,保障孩子们的合法权益,在学校享受平等教育,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1、发挥党员模范作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学校党支部通过争创“党员示范岗”,在工作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实现“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党建目标和要求。
亮身份,公开党员名单和具体工作岗位,公示党员岗位承诺,党员、教师充分挖掘自身优点,自主申报党员示范岗位,办公桌上摆放“党员示范岗”标牌,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对所有党员岗位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督促和考核,引导和组织广大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带头学习强素质,带头创新争一流,带头服务比贡献,带头自律树形象,努力成为工作的模范、岗位的先锋、业务的能手,服务的标兵,以自身良好的形象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
2、多种举措,摸清情况,动态管理
学校就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针对父母的基本情况和外来务工子弟的生活、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很多外来务工子弟由于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并且忙于生计,整天在外务工、经商,与孩子相处时间太少,很难与子女交流,使得孩子产生了孤独、胆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并且缺乏对孩子的有效辅导,致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全面掌握外来务工子女家庭、学习、生活等情况后,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档案和联系卡,对这些孩子实行动态管理。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解决问题
利用学校心理温馨小屋,通过有相关资质和培训的党员老师,对其开展心理辅导,健全党员教师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谈心制度,创新教师家访形式和办法,开设心理健康咨询信箱,及时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长中出现和遇到的各方面问题,帮助其塑造健康心理;引导他们制定学习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明辨是非、美丑、真伪、善恶,抵制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的能力,正确认识和面对困难、挫折。针对学生需要,在学校党组织的协调、指导下,学校各班级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活动,并通过整合资源,以党员教职工为主要服务力量,将学校党建室建成“同在一片蓝天下——爱心之家!”,借助心理咨询教师的帮助,开展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爱活动。开展“牵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携手并肩共成长”互助小组,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生活给予帮助,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找到自信和努力的方向。
4、实施结对帮扶外来务工子女的制度,营造关爱氛围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校党建工作无疑也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为重要着眼点。因此,坚持不懈做好“爱心帮扶”结对活动,深化党建工作,在健全制度、落实责任、保持长效上下功夫,努力践行党员先进性。将关爱“外来务工子女”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课堂上,在团队活动中对“外来务工子女”充分关注。
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细心分析,建立贫困生、后进生结对帮扶档案,确定结对帮扶对象,积极开展友爱助学“三帮”活动(帮做人、帮学习、帮生活),注重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并建立走访帮扶长效机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让 “外来务工子女”真正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依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之家,组织开展丰富有益的活动,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如举办联欢会、体育运动会、歌咏比赛、演讲大赛、主题实践活动等,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爱校如家,逐步树立校荣我荣的信念,对老师、同学信任,对学校产生依赖感。
5、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加强沟通
采取多种途径,确保每位被联系学生与父母书信交流或面对面谈心,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充分发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之家主阵地作用,开展3335活动,即学校、党员教师共同做到“三知道、三沟通、三包、五个一”。即知道学生个人的基本情况,知道学生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知道学生父母就业地点和联系办法。结对党员定期与这部分学生的父母沟通,定期与该生所在班级班主任沟通,定期与学生本人沟通。党员教师对留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做到包学习辅导、包思想工作、包生活帮助。每周一谈,党员教师做到每周与学生进行一次思想、学习、生活情况交谈;每月一通,每月与学生父母通话交流一次;每月一访,结对党员老师每月对结对学生进行一次家访;每期一评,党员教师每学期末对结对学生进行一次思想品德、文化学习、身体素质、个性特长等的综合评价;每年一聚,学校在春节、母亲节或中秋节期间安排一次党员学生及父母进行座谈交流。
6、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外来务工子女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努力做到对“外来务工子女”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
在经济上,学校尽其所能,对外来务工子弟进行扶贫济困,给予关爱。让外来务工子女贫困生享受国家的一些经济补助政策,减轻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生活中,关心他们的思想、身体的健康成长。学校每学期都邀请专业的医护人员为外来务工子女进行体格检查,让他们免费接种健康疫苗。医生们一边为孩子检查,一边宣讲着保健知识,极大限度地关爱孩子,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学校每年都会为外来务工子弟举办专题法制教育讲座,以增强外来务工学生的法制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
以党建带群建,党支部把党建工作融入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工作之中,并以此为牵动,挖掘资源,家校联手增强帮扶力度,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带动全社会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五育并举,让每一个孩子的综合素养真正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修斌,何维琅.同一蓝天下快乐共成长——赣州市章贡区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纪实.江西教育,2013
[2]钟智.谈关爱农民工子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儿童大世界月刊,2018
[3]彭文.对学校党建工作的几点认识[J].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