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广
深圳市龙华区碧澜外国语小学 518110
摘要:赏识教育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是由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班级管理特点所决定的,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是能够促进小学生更好发展的。本文从“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着手,探讨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教育;立德树人;赏识教育
前言
赏识教育是由周弘老师首次提出并且推广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一脉相承。其核心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其本质是生命的教育、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的教育。人内心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理解和爱。赏识教育体现了教育本质;符合学生发展需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师生构建融洽关系的“纽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赏识教育是对教育方式的创新,是对教学管理的完善,更是为促进学生发展。
一、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赏识教育以发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为主。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我们教师快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潜能,并且能够适当的肯定学生这些闪光点,激发学生相应的潜能,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二)学生可以在赏识教育下健康成长。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被赏识,小学生尤其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赏识,比如父母的,老师的,同伴的。这种肯定和赏识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
(三)赏识教育倡导对学生个体的差异表示尊重。赏识教育也并非“一刀切”式的教育,赏识教育也需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的,每个学生由于先天因素和后期环境影响,个人水平和能力呈现出较大的差别。基于此,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这种个性差异,这种尊重更有利于学生个人潜能的挖掘和施展。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赏识,乃一种激励和引导。赏识往往更易使人扬长避短,使学生健康的成长和进步。作为新时代副班主任,我们应该擦亮自己的眼睛,用心欣赏学生。我在教学管理中尝试了运用如下方式去赏识和激励学生。
(一)微笑赏识
严肃的面孔获取了威严,但却赢不到学生的心。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虽不成熟,但却渴望得到认可和尊重,希望有与他人平等对话的机会。我们副班主任应该适当进行微笑管理,以微笑感化学生、吸引学生,拉近师生距离。例如,当学生犯错误时,以微笑送去宽容,也许比严厉批评更有教育影响力;当学生失落时,以微笑送去鼓励,更易唤醒学生的自信;当学生进步时,以微笑送去肯定和赞扬,更能激励学生再接再厉。
(二)关怀赏识
真诚的关怀也是一种激励教育,谆谆教育、细心引导、耐心教课,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大家长”就是一种关怀。
笔者班上有两个“特殊”的女孩,一个是有遗传性智力缺陷的,她的妈妈有智力残疾,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了她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因为智力缺陷上课听不懂课,喜欢和同学讲话,课后爱和低年级小朋友捉虫子、玩水,还有逃课的习惯。对此,笔者并没有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批评他,而是课后鼓励和引导,从夸她很有写字天赋开始,鼓励她每天写字,一开始一天半篇生字,后来一天一篇。现在,她不仅找到了自信,也能够正常听课了。另一个学生由于母亲去世,父亲酗酒,缺乏家庭关爱和管教,长期缺课逃学。这种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她的学业,同时也影响了她的心理健康,与同学相处不和谐,性格孤僻冷漠。针对此,笔者多次家访,从学习和生活给予关怀,不允许班上其他同学嘲笑她,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多帮助她,课后利用空闲时间给她讲一讲学习的弱项板块,说一说生活琐事,并且给她讲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家庭故事,唤起她的同理心,增强她的自信心。现在,她虽然成绩提升空间不多,但至少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了,也很少有逃课的陋习了。实践证明,真诚关怀更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唤醒学生的自信,改变学生不良学习行为,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三)“物质”赏识
当然,除了微笑、关怀赏识之外,物质也可以成为一种赏识,并且这种赏识也是最容易激起学生学习斗志,培养学生学习毅力的方式。这种赏识是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的。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就尝试运用了物质激励,采取累计积星策略。主要从学生上课听课习惯、作业完成情况、劳动情况、卫生习惯、参与班级活动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上课积分由任课教师负责,表现好的学生计一颗星,表现不好的扣一颗星;课后劳动、卫生等情况由班干部和自己负责,积星规则同上,累积十星可以获得一次奖励。奖励设置包括:一次家庭作业豁免权、10元购物兑换券一张、电影票一张、零食卡换购券一张、文具换购券一张。通过这种方式,激起了学生的获胜欲望,增强了学生学习喜悦感受,让学生更愿意学习,更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自然养成。
(四)客观赏识
如果说以上赏识更多在于教师主观欣赏、关心、鼓励学生的话,那么依照学生个人优点和潜能来赏识学生就是相对客观的了。这种赏识同样也是小学班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借助这种赏识,能够提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让学生也能够自我肯定,自我鼓励。鉴于此,我认为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副班主任要不断去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以放大镜视角去感受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出彩之处,并且尽可能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所在的同时鼓励学生认可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此外,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要做好观察工作,课堂课后都需要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行为总结学生性格,发现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取师生互助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善不良行为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是一种激励教育,强调正面强化。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我们应当不断创新赏识教育方法,合情合理地应用赏识教育,让赏识真实发生,以赏识推动学生发展,以赏识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以赏识教育促进学生成长,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 浅议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祖国,2018(10):141
[2]刘庆英.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利用赏识教育法来管理班级[J].新课程(小学),2017(02):223
[3]齐静.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