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蒙雨川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蒙雨川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小城镇是连接农村与城市的枢纽,合理地对其进行规划建设有利于我国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
        广西正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小城镇是连接农村与城市的枢纽,合理地对其进行规划建设有利于我国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基于此,论文阐述了小城镇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几点目前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应对措施,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问题;对策
        引言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推动的背景下,城镇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显得愈发重要。为确保城镇长远发展得以良好实现,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小城镇体系建立,在建立小城镇体系的情况下,不仅对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良好实现十分有利,同时也能对城镇工业发展提供促进作用。基于此,在当前社会中,应在小城镇规划建设方面予以高度重视,如此才能为当地居民打造宜居环境提供帮助,确保更好地布局城镇,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良好实现奠定基础。
        1对小城进行统筹建设
        1.1运用城乡统筹化发展
        城乡统筹化发展是对于小城发展道路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的,小城由于经济水平不够发达,人民的生活条件也不平均,导致经济较为落后,而城乡统筹化就是指将城市和乡镇结合起来,通过城市对于乡镇的帮助与支援,从未达到双方共同发展,人民共同富裕的最终结果,对于小城的规划建设发展意义重大。而且,由于城镇的发展前景以及可持续发展,还会为城镇吸引更多的支柱产业和投资项目,吸纳更多的精英人才,这些都会进一步加快对于小城的建设速度和发展前景。在城市发展起来后,还可以带动乡镇人民的发展,比如大量的带动乡镇人民的劳动岗位的数量,让小城镇的剩余劳动力有工打,有活干,解决小城镇人民的生活需求和生活质量。让更多的人可以找到工作,能够维持家庭生活的日常开销,做到自食其力,从而达到双方共同发展的目标。
        1.2对小城建设实行区域性规划
        小城的建设规划中,由于不同城镇区域的发展水平也是有差异性的,所以在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城镇区域的不同规划出不同的发展方向,利用不同的区域的特点去加以规划,这样才能够做到发展规划的合理性和不同区域内的资源的合理运用,切不可在规划建设的道路上进行一刀切,将一种规划方案用在所有的城镇建设规划上。不同的城市拥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以及不同的文化特色,而城镇建设规划发展是为了让城镇能够得到更好地建设,所以要针对城镇的特色点进行发展,做到发展中的扬长避短。利用特色点进行城市的改良再造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些可以进行利用的特点进行打造,成为城市的名片,让城市把我们的生活变成更美好!让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让城市具有更高的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建设。
        2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长远且稳定的规划
        小城镇建设过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开展时,因当前正在持续推进城镇化建设,而各地城镇都纷纷效仿城镇化建设,因此在建设过程往往会对短期及眼前收获加以考虑,如主要侧重于最快及最大化经济效益实现,此时相应的长远规划就会严重缺乏,加之规划缺乏稳定性因素,始终处于变动状态的规划设计,往往会严重浪费财力及物力等方面资源,考虑问题时也难以以人们所需为出发点,最终使得城镇建设稳定有序、协调统一发展受到影响。
        2.2规划水平较低缺乏特色
        众多城镇演变多是以历史文化代名词为主,从一些城镇建设实际情况来看,并未围绕此特征并结合自身的定位工作积极开展,同时在规划过程中也并未以自身特点为依据,此时就难以保障城镇建设具备较高的规划水平,加之特色的缺乏,自然难以对城镇化发展提供积极作用。

而在本项目中,针对违建房屋拆除后的重建工作开展时,规划过程仍然是以模仿为主,小城镇自身独有的特征十分缺乏,对此,在后续开展时首先就需要把定位工作做好,进而合理安排布局。
        3小城镇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对策
        3.1科学合理地规划小城镇建设
        要更高效地推动城市化进程,需要提前做好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需要体现出当地的特色,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做到科学发展,并突出城镇带领经济发展的重点。注重生态建设,牢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策略,小城镇要结合自身的区位因素、人文历史、自然资源等特点,精准地定位城镇的主要发展方向,例如,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利用山水资源进行建设,并且加大宣传力度,招商引资;城镇历史底蕴丰厚的地区,可以优先从人文资源建设这一方面入手,使小城镇规划不仅可以提高整个城镇的市容市貌,还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自身的优势,也使新农村建设更快地发展。
        3.2坚持产业支撑
        结合小城镇规划的实际情况与思路,投入资金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做好前期的资料搜集工作,以此来保证后续城镇规划的正常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改变传统产业结构是城镇规划中的重点内容,应将城镇发展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工业化产业发展推动城镇规划发展,推行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同时利用城镇场地优势,引导工业企业向城镇园区进行集中发展,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重点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前提下促进城镇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带动经济发展。
        3.3城镇居民参与建设
        人是小城镇建设及发展的主体所在,作为受益者和参与者的城镇居民,在小城镇建设及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应对居民这一主体和居民根本利益等给予高度尊重,在小城镇建设的方方面面要求城镇居民积极参与其中,基于对居民意见的广泛听取,确保小城镇建设及居民需求更加符合。跟随着政府正确决策及领导的基础上,居民文明素质及参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小城镇建设及发展好坏,对此我们要在城镇居民环境意识及公德意识、管理意识等方面进行加强,在对居民参与小城镇建设加以引导的过程中,还应该在小城镇管理及发展方面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如此才能通过合力为小城镇更好地建设和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3.4根据发展需求进行产业融合
        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城镇的发展规划的需求而去调整建设规划的策略,将与城镇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产业进行融合,让城镇产业的发展更有保障,人民的生活也能更为稳定,其次,需要针对城镇目前的发展状况去引进一些较发展水平高一些的产业入驻,以确保能够促进城市现有经济水平的增长。按照城镇本身的特点及特色去发展扩大与其对应的产业,让产业能够集群性发展,推动城镇的产业结构。在这个模式的运行下,就会推动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协调性的同步发展,为城镇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以加强人民的生活保障和推动经济。
        结语
        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小城的规划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城镇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良好的小城建设规划会使城镇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增加居民的幸福度,对于小城发展来说,社会及经济共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在社会协调性的推动下,促进经济发展,才能使一个城镇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该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国家也多次提及到加速小城镇建设发展,合理布局规划好空间利用。建设一批园林化小城镇,休闲化小城镇,让人们生活在绿水青山和自然环境优美的小城镇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施小根.小城镇规划及管理问题研究[J].居舍,2020(21):9-10.
        [2]戴清.基于社区的小城镇旧区控规编制思路探索[J].山西建筑,2020,46(15):18-20.
        [3]程文亮.小城镇城镇化与产业集群互动模式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7):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