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212831993XXXX9012
摘要:安全管理是建筑行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各个建筑单位均对安全管理工作有了足够的重视。BIM的使用离不开行业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许多工程企业意识到BIM所能带来的效率和便捷,如今许多工程都已经广泛使用BIM技术,可以运用BIM的技术在建筑项目上进行改革创新,从而保障建筑项目顺利实施,有效地促进建筑企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BIM技术;具体应用
引言
BIM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优势涉及方方面面,这是其被广泛应用的基本前提,然而,虽然BIM技术对现有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其仍然需要建筑行业的大力的支持,由此,该技术方可获得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建筑行业创造更为健康、安全、合理、科学的作业环境。
1BIM技术的定义分析
BIM技术主要是以建筑项目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作为基础,透过数字信息可以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技术作为新的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可以更高效地整合与分析建设项目的有关信息,BIM技术如果应用在管理中,不止能提高施工的效率,还能有效地规避在施工中可能遇见的风险。BIM技术在实际应用时,可以从每个不同的角落对BIM技术进行理解和分析:(1)在项目中应用BIM时,BIM可以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这些信息可以随时被各建筑施工方提取和共享,并且确保每个人在施工操作时都能得到准确的信息,每个施工方都可以按照准确的信息施工工作;(2)对于该项项目的工程设计方,设计团队可以根据BIM给出的信息进行新的创新和优化方案,并且能够提出更多的信息反馈,提高整个团队的专业水平;(3)对于任何一个项目的工程企业,BIM代表相互的过程,并可以定义各施工企业如何开展工作。
2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优势
2.1BIM技术具有良好的可视化效果
传统的建筑施工是以二维建筑施工图纸的形式表达的,缺乏建筑施工过程的立体感,也难以精确地表达出建筑施工的基本构建状况,导致施工过程中对某些潜在风险了解不足而引发安全事故发生。BIM技术是以现代化计算机为平台发展起来的三维建模软件,避免了二维建筑施工图纸无法表达建筑立体结构的弊端,能够以三维模型的方式形象地反映出建筑施工项目和场地,对分析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潜在安全风险有积极的意义,并且方便安全监管人员及时查找导致潜在安全风险的诱发因素,并及时地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总体上,BIM技术具有良好的可视化效果,不仅能够提高危险源识别概率,还能有效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此外,BIM技术强大的可视化功能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个空间、场地的合理布设具有指导意义,能够规避因空间布设不合理而造成的车辆碰撞、机械碰撞等事故,从而提高建筑施工效率。
2.2BIM技术具有动态化特征
建筑施工是一个动态过程,从早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建设过程中材料调用以及竣工验收等全过程中,可以发现若安全管理不当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BIM技术以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不仅实现了各类信息的集成和展示,还能够完成建筑施工整个过程的动态监控,即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更新动态信息至平台中,为管理人员分析和辨识潜在安全风险提供依据。此外,BIM技术能够识别相应的电子标签,在施工过程中若出现异常情况,通过接收电子标签反馈的信息发出相应的警示,能够有效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BIM技术安全管理应用
3.1在施工场地立体规划
在发达国家的众多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当中,其多以BIM技术进行场地的立体规划,从而建立合理化的施工空间。具体即通过BIM技术的施工方案动态模拟,以规划性的方式,将机械作业、人工作业等进行提前设计,以空间设计的时效性作为施工前提,帮助后续施工建立一个相对平衡的、安全的施工空间与逻辑,进而避免施工因素的复杂化,降低施工风险。通常在大型器械作业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较大的阻碍,即如塔吊的操作空间等,通过BIM动态布置的确定,一方面能够为塔吊建立行之有效的操作空间,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因多座塔吊的重复性作业,而出现碰撞问题。在BIM动态模拟技术与信息采集的共同作业下,塔吊的相关数据会被BIM技术实时确立,在直观化的动态运动下,塔吊的实际作业方案便更为可靠、科学。
3.2危险识别
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危险因素的数量不可谓不多,而危险因素的存在又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影响十分重大,即其将影响到如工程成本、工期、安全、效益等等,所以通常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都会设定相关技术或人员进行专门的危险识别。而以BIM技术为基础的危险识别则具有十分显著的预防性。具体而言,BIM技术的数据模型可视化、规划性特征首先为该技术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危险识别功能。在面对诸如整体性的建筑结构、框架模拟时,BIM技术可以通过模型建立的正确与否,提前识别该建筑的整体性问题;而当面对较为细节性的建筑构件等的模拟时,BIM技术能够以相关数据的实时显示,为相关人员提供较为合理的计算基础。同时,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危险识别以射频技术为主,从而防止在施工阶段中的危险因素遗漏,帮助相关人员降低识别风险,提醒现场人员事先采取预防措施。另外,在施工数量与日俱增的基础上,我国建筑施工的难度也逐渐增加,各具特色的建筑层出不穷,那么随之而来的,自然也有各类形态各异的危险因素。在该环境下,BIM技术的4D动态模拟技术可以有效针对施工环节进行科学模拟,通过视点的多样化呈现,帮助施工人员建立较为全面的危险识别观念与视角。就区域性危险识别而言,BIM技术也拥有对应的报警系统,即通过相关禁入区域的设定,在作业人员进入相关区域时及时报警,帮助作业人员建立较为全面的安全作业意识,避免因失误作业而产生安全事故。总体而言,BIM技术无论是对于整体性、阶段性、细节性等的危险识别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并且通过区域性的危险识别功能,更为它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安全管理能力。
3.3虚拟应急逃生
就BIM技术的虚拟应急逃生功能而言,是传统的人力安全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一般情况下,使用BIM技术安全管理的虚拟应急逃生技术进行逃生演练,一方面可以大幅度降低实地演练的人力、物力、时间消耗,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应急问题预防。在传统应急演练中,预案演练的方式具有十分明显的危险突发性,从而为工程作业提供了诸多阻碍,而人员培训则说明该演练形式具有短暂性、应付性,在突发问题中,往往无法为工程安全提供有利条件。而BIM的虚拟应急逃生系统相对而言更具科学性、全面性,即通过场景搭建来完成实际场地的模拟,以多形式、多层次的应急事件作为模拟,可以为技术人员提供多重视角,进而构建相对完整的、全面的、有效的应急措施,大幅度降低人员培训的时间,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能力,在逃生通道的设定上更符合科学性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在建筑三维模型模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优势,能够有效识别危险源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同时,BIM技术能够以三维模型的方式模拟整体建筑施工全过程,在纠正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中,对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为优化建筑设计等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苗洁.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199-200.
[2]李亚龙,左志坚.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装饰装修天地,2019(16):89.
[3]蒋政军.浅谈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4):161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