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中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分析 李方园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李方园
[导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建筑工程规模和数量也获得了极快的发展。
        身份证号码:37048119871218XXXX
        摘要:在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建筑工程规模和数量也获得了极快的发展。而可以较快的完成建筑工程施工任务,存在普遍的冬季施工现象。然而因为冬季气温低下,并且冬季恶劣天气较多,从而加大了混凝土质量控制难度。因此,在冬季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混凝土施工全过程做好相关部署和规划,保证混凝土可以高效、优质的开展。另外,还需要做好有关的保温工作,采取一定措施来增强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水准,保证混凝土冬季施工具有较高质量,从而助推建筑工程行业整体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一项相对常见的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的优劣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都具有直接影响。同时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具有的特性,导致容易产生裂缝,而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在具体施工当中应该制定配套的冬季施工方案,让施工者严格依照施工方案要求开展工作,同时合理选择混凝土原材料、严格控制坍落度,调整混凝土的配比,严格监管混凝土浇筑过程,后期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从而防止出现裂缝,有效提高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
        1冬季低温环境下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
        第一,低温环境对混凝土早期性能造成影响。混凝土容易因为受冻而降低其物理力学性能。有实验证明: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将会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与终凝时间。低温环境下,混凝土表面的水蒸气会凝结为水,从而加强了外围混凝土的水灰比,使得混凝土强度和表面抗渗能力都将下降。混凝土早期受冻,将会破坏其结构,并且会损坏其后期强度。一旦结冻时间越早,其强度也就会被损坏越大。第二,低温环境会使混凝土耐久性降低。低温环境会令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表面出现裂纹,同时在荷载作用下不断增大。混凝土抗冻、抗裂、抗渗及长期耐久性将明显降低。第三,低温环境会对混凝土的强度造成影响。在低温或负温环境下,混凝土强度将获得较高的增长,然而这两种环境也会对水泥水化作用带来显著影响。当温度不断降低,水泥强度增长也将随之延长。低温环境还会降低水泥的水化速率。在约5℃环境下,水作用显著放缓;一旦温度降低到0℃,水化作用也就基本停止。冰冻时的冻结温度、空气含量及水分都对混凝土的硬化程度具有影响。混凝土当中游离水结冰,水分体积大约要膨胀9%,内部形成冻胀应力,早期强度无法抵抗冻胀应力,内部就会产生裂缝;钢筋周边形成的冰膜也会减弱钢筋与混凝土间的黏结力,降低强度。所以,如果温度降到5℃时,就应该尽早采取一定的对策来保证混凝土不会过早受冻。
        2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的应用
        2.1技术措施
        在本次混凝土的冬季施工中,主要通过土工膜和塑料布遮盖表面的方法进行保温,将骨料表面上的雪团、冰块和冻结层等清理干净,保障骨料温度与混凝土施工的实际要求相符。在拌合用水的加热过程中,主要应用了煤块加热水箱的方法,并将水温控制为50℃左右。为有效降低混凝土的冻害情况,搅拌过程中将水的用量降低到了配比所允许的最低限度,并加入了高效减水剂来保障混凝土强度,同时也严格进行了塌落度控制。
        2.2混凝土搅拌的保温措施和质量控制
        在本次工程的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为了让中间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保障,使其具备足够的温度均匀性以及良好的和易性,对混凝土搅拌进行了很多次的试验和调整。最终选择通过分次投放法来进行原材料投放,其顺序是:①砂石;②外加剂;③掺合料;④水泥。拌合过程中,应该首先让砂石料和热水之间实现充分的接触,以此来保障骨料的加热效果。具体搅拌中,为保障各种拌合物之间实现充分混合,达到均匀搅拌的效果,并有效消除每一种原材料之间的温度差异,避免冰块和骨料结块情况对混凝土搅拌质量的不利影响,将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延长到了常温条件下搅拌时间的1.5倍。在对混凝土拌合设备进行保温加热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是拌合暖棚的搭设以及煤炉的内部设置。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本次工程中的混凝土出机口温度达到了10℃以上。


        2.3混凝土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保温措施和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运输的过程中,通常会损失掉大量的热量,所以为做好混凝土的保温工作,以此来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就应该在运输过程中做好混凝土的保温措施。具体运输过程中,可以用保温材料包裹住运输罐车,并尽可能将运输距离以及运输时间缩短。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热量在运输过程中的散失,以此来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之前,首先应该对混凝土的和易性进行检测,在保障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标准的情况下才可以将其投入正式施工。同时,也应该做好施工现场的监测工作,在保障入模温度达到5℃以上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浇筑施工。在进行分层浇筑的过程中,应保障浇筑施工的连续进行,不可以出现施工中断现象,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冷缝的出现,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4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在进行混凝土的冬季施工过程中,应充分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在从正温到负温进行养护转换之前,一项关键的内容就是做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保障。具体养护中,可通过草袋麻袋等的这些保温材料来进行保温。在对模板外部进行保温时,除了可以在基础位置一边浇筑一边实施保温措施之外,其他的结构一定要在保温材料设置好以后才可以进行浇筑施工。具体施工过程中,对于刚刚完成浇筑的混凝土层,不可以直接用保温材料覆盖,可先在其上面覆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再将草袋、麻袋等的这些保温材料覆盖在塑料薄膜上,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保温材料对混凝土表面造成刮伤。同时,也应该根据实际的温度情况来做好保温层的厚度控制。在将模板拆除之后,也应该及时将保温材料覆盖好,以此来有效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突然降低而导致的开裂现象。
        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
        3.1表面修补法
        当大体积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后,首先可以采取表面修补的方法,利用增加混凝土整体面层,压抹环氧胶泥,环氧浆液黏玻璃丝布对混凝土的表面细小裂缝进行涂覆处理,通常情况下,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小于等于0.2mm的裂缝宽度。
        3.2灌浆法
        这种修补方法主要是利用水泥或者化学浆液,将其灌入混凝土的裂缝当中,使浆液在混凝土的缝隙当中扩散、固化,固化后的浆液具有较高的黏结强度,能够与原有混凝土黏结在一起,而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一般采用的化学浆液包括环氧树脂浆液、甲凝浆液、水玻璃、丙烯酞胺、丙烯酸盐等,当这些不溶物填充到混凝土缝隙当中,其不透水性使混凝土结构强度增大,能够收到良好的修补效果。
        3.3填充密封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沿着混凝土构件表面的裂缝走向,开凿出V形或者U形沟槽,然后利用改性的环氧树脂或者弹性填缝材料对裂缝进行填充,而封闭裂缝表面通常采用纤维复合材料,这种修补方法适用于处理大于0.5mm宽度的混凝土裂缝。
        结束语
        施工单位一定要全面了解低温对混凝土施工的不利影响,并通过合理的措施来做好加热保温处理,让混凝土的搅拌阶段、运输阶段、浇筑阶段以及养护阶段都得到良好的保温处理,以此来保障混凝土的冬季施工质量。同时,为有效保障混凝土温度的实际施工质量,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也应该做好温度统计和相同条件下的养护试件检验,并通过回弹检测仪来进行现场强度检测。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让混凝土的冬季施工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段权峰.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的探究[J].四川水泥,2020(8):16,18.
        [2]刘洪波.建筑工程技术中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1):1207.
        [3]张燕.建筑工程技术中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9):15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