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敢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瓦坊乡梁场小学 234312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的身影,教师需要探索如何让学生,特别是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主动去学习数学,这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实现教师价值的表现。教师应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内心想去学习,想要寻找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方法,思路清晰明确,形成知识网,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全方位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显示出不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解决;小学数学;策略
引言: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回答并解决问题,更加记忆深刻,也更能明白其中的原理,而非一知半解,这样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举一反三,不至于轻易被题目的条件和选项迷惑住。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符合新变化新发展的做法,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在全社会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自然也没有放松对小学生数学的教育,显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覆盖面并没有完全惠及全体学生,在各方面还存在着教育难题。因此,数学教师需要担当起指引者的重要角色,探求解决教育不平衡的方案,促进学生的高素质全方位发展。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从教师自身角度看,许多数学教师习惯于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课本内容出发,直接给学生讲授公式的推导过程,而忽视了问题的导入,常常过于注重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原理的解答,不习惯于向学生发问,只注重学生是否能按照老师提供的解题思路和过程模仿解题步骤,直至得出正确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从长远看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的。另一方面,从学生角度看,许多学生习惯于老师直接给出思路和答案,并不愿意探索其他解题方法,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对于以后更高年级题目中考察混合知识点是非常不利的,学生很可能会被难住。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
1、注重积极评价的作用
每个人都喜欢听到自己的能力被承认,自己的解题思路被夸赞,
小学生们更不例外。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正值思想观念成长的关键时期和阶段,对于积极性评价尤为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使用正面的鼓励性评价,对于孩子们的回答要以科学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进行点评,不忽视解题思路中任何一个可取的地方。教师更加需要注重的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而非必须得到正确的结果,这对于学生今后求学之路都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比如,在学习运算律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买卖文具的情境展现出来,如果买3支铅笔和2个笔记本,算式应该怎样列呢?加减和乘除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可能学生会提出不同的解决方式,教师应给予积极评价。在学习完本节后,让学生对方法进行总结,这样就把问题解决了。
2、在课堂中引入游戏
小学生大部分都喜欢玩游戏,如果教师能考虑利用游戏的方
式传授知识,将会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注意力集中时间,并真真正正吸收进知识,而不是天马行空,身体在课堂,心在外游荡。采用游戏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展现教学成果。比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可以将大富翁游戏引入课堂,在平面地图中按照点数前进,在与其他玩家拉开差距时,就可以询问双方在什么方向的什么位置上,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等待学生初步明白如何判断位置和方向时,再进行细致的讲解,以此提高课堂解决问题的效率。
3、设立问题情境
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巧妙地设立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于未知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兴趣,为其引领正确的方向,而非直接告诉正确答案是什么。比起答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思维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因此教师需要巧妙设立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不断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中学会原理。
比如,在学习《平移与平行》一节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向学生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看上去互相平行呢?大家能想出什么例子呢?”以此来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展示出来,这样设置问题,学生以形象记忆明白到底什么是平移与平行,比起直接背定义记忆要深刻得多。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小学生的固有特征,可能会不适应课堂教学,难以集中注意力,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会展现出差异。为此,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科学设置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答疑解惑,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因材施教。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数学学习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必须格外重视,这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覃祖军.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6(35):229.
[2]蔡更芬.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7, 000(011):199.
[3]刘丽霞.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19, 000(0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