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朝丹
浙江省乐清市城南第一小学(浙江 乐清) 325600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这也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有效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学习者表现个性化思维与行动的过程,要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单一化模式,通过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强化他们在阅读活动中的体验与感受,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多样阅读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双向交互作用,引导他们融入阅读过程,通过深度阅读与探究体验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课程; 教学效率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仍然限定于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化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灌输而失去了主观意识,影响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语文新课标倡导下,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呼声日益强烈,语文教师要积极树立新观念、探寻新方法,改善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优化语文课堂结构,通过多元教学策略,让语文课堂有活力、有动力、有收益,真正实现增效提质的发展目标。那么结合具体教学案例,究竟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本文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一、立足教材,优化新课导入
成功的新课导入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如果一节课从开端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那么整个语文教育过程都将有活力、有效果,学生乐于参与其中,主动互动交流,趣味十足。因此,语文教师要灵活设计课堂方案,立足教材内容与学生实情,让新课导入环节“出彩”。例如,学习课文《陶罐和铁罐》时,我提前准备了陶罐和铁罐的实物,两种物品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于是问一问学生:“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储物罐,谁知道它们是什么材质?”“如果让你选一个装东西,你怎么选?为什么?”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陶罐容易破碎,铁罐容易生锈”的观点,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大家看,陶罐和铁罐原本是一对好朋友,但是今天他们好像闹矛盾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环环相扣的导入策略,成功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合作交流,锻炼探究能力
语文阅读过程中,问题是最好的指引,启发学生质疑与思考,由此与文本产生深度对话,把握文本蕴含的内涵与道理,加深阅读理解。例如,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时,从“文中的‘我’发现了什么?结果如何?”这一问题为切入点,由浅入深地指引学生概括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详尽地列举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特征,在独立思考问题或者小组合作交流中锻炼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再如,学习课文《祖父的园子》时提问:“通过阅读课文,你发现祖父的园子有哪些特点?”、“课文中哪些语句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你如何理解文中‘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层层递进的设问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思维中达到了预设的学习目的,体会祖父与“我”之间的情感。
三、贴近生活,创设生动情境
语文知识为生活服务,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自然离不开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教师要努力探寻语文知识与小学生生活体验的契合点,在二者之间搭建桥梁,助力学生在生动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与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学习课文《我不能失信》时,课堂上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内容自编自演舞台剧。通过阅读课文、拓展课外资料、情境表演,学生参与文本体验,自由地展开联想力与创造力,不仅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也充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在语文课堂上实现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多重目标。
四、拓展资源,深化阅读理解
小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抽象的语文知识必然增加了理解难度。为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阅读教学中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更灵活、生动地呈现语文知识,通过声情并茂的课堂情境,激起学生的多重感官,深化阅读理解。例如,学习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时,为了让学生切身地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感受我国富饶壮阔的南海水域,我提前上网收集了丰富多彩的西沙群岛资料,课堂上给学生带来多姿多彩的学习素材,大家仿佛身临其境,一边阅读课文一边聆听音乐、观看图片,调动阅读欲望、获得审美熏陶。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更有灵性,学生也能自觉参与阅读与讨论,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
五、以学定教,推动个性发展
语文教育应考虑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水平与思维方式等实际情况,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体现新课标背景下“以学定教”的教学优势,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学习课文《灰雀》时,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由浅入深的设计了一组问题串:首先,针对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简单的概括性问题为主:“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其次,针对语文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启发其发散思维:“文中的男孩为什么要捉灰雀?他和列宁都喜欢灰雀,两个人的喜欢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最后,针对学优生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此处意味深长,你如何理解?”通过逐层提问,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激起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挖掘学习潜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这是当下语文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也是每一位一线语文教师应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立足新课标,全面了解学生实情,更新课堂教学行为、调整有效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调动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挖掘潜在发展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深度阅读、有效阅读,在“教”与“学”的双向配合下,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相长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杨艳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阅读[J].课外语文(上),2020,(6):134,136.
[2]张树雄,刘少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学周刊,2020,(18):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