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
贵州省习水县第三小学 564600
摘要:小学是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而语文则是这一阶段的核心课程。通过观察教学实际工作可以发现,语文学习遇到问题,特别是阅读能力较差,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还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时出现读不懂题等情况。为此,广大教师纷纷加大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力度。但由于教学策略上的某些偏差,取得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本文即从丰富教学方法、创新学习形式、开展小组阅读和实施读写结合四个方面,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广大教师对此有着比较普遍的重视。但重视并不代表教学策略就一定对路。部分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在学生没有自己从阅读中得出结论之前,就把所谓“正确答案”摆在学生面前;也有的教师曲解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含义,在学生阅读遇到明显困难时没有积极提供帮助。诸如此类问题,都会极大影响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弱化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审视以往的教学活动,加大研究实践,找出并解决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阅读教学手段。
一、丰富教学方法,促进深入理解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比较简单,这些特征导致他们在阅读时容易停留在表面,不容易产生较为深入的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教师会为学生留出大量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反复阅读领悟。保证充足阅读时间这一点是正确的,但思维局限导致的问题不是延长时间所能解决的,必须采用更有效的阅读方法加以解决。换句话说,在保证时间的基础上,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更加直观的印象,帮助他们打开思路。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美丽的鹿角》,是一篇比较有趣的故事,同时也讲述了一个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能只关注美丽的外表,还要看到事物本身的价值。小学生容易被故事表面上的趣味所吸引,却不容易领会其中的道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或图片等教具,把重点放在课文的内涵上,展示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让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出这一道理,加深学生理解。
二、创新阅读形式,调动学生兴趣
阅读的形式不仅有读课文这一种,在很多活动中其实都渗透有阅读的元素。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阅读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审视阅读对象,还能让学生从简单的阅读中解放出来,给课堂加入丰富的变化,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上文已经说过,小学生年龄小,天生对新鲜事物有着比较强烈的好奇心,一成不变的阅读形式很容易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消退,造成阅读效率降低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创新阅读形式得到较为有效的解决。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守株待兔》,这是一篇文言文,教师除了让学生阅读课文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自己的理解模仿课文中“宋人”的行为。
学生在模仿时,会加入一些自己认为合理的细节,这是对阅读的一种有效延伸。另外,课后的阅读链接,教师也可以视情况让学生表演,通过这种新奇有趣的方式调动起学生对古代故事和成语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小组阅读,照顾全体需求
小学生之间因为家庭背景、个人性格等因素,会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水平,反映到阅读教学上的表现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别,也就是说每名学生都有各自的学习需求。但语文教师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针对每名学生制定不一样的学习任务或学习内容是不现实的。在这个问题上,可以积极引入小组阅读方式。即教师根据平时的观察,将具有不同特征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中,让学生在阅读中互相交流讨论,既给每个学生充分展示特长的机会,同时也让他们能够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补齐自身短板。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文章,对小学生来说非常新鲜有趣,但有的学生平时很少接触相关知识,难以展开相应的联想。教师可以留下预习作业,让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在课堂上进行分组阅读,分享各自的收获。有的学生可能日常就对科普知识比较感兴趣,知识面较广,此时就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可以把自己的收获分享给别人,其他同学也可以从个人特长出发,阐述自己对课文写法或重点字词的理解,实现共同提高。
四、实施读写结合,实现能力升华
阅读能力是语文知识技能的一部分,但这些技能之间并不是彼此割裂的,而会互相影响。如在写作练习中,学生必然会运用此前获得的阅读知识技能,是对以往阅读知识的一种梳理与巩固。而在写作完成后,学生的修改其实也是在阅读,而且会将自己的作品与以往的阅读对象进行对比,从读者的角度分析内容之间的优缺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为学生仔细分析课文内容的写作手法或作者抒发感情的技巧等,促使学生在平时阅读时也能做到举一反三,快速抓住文章主题,并将这些技巧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仍以上文提到的《美丽的鹿角》为例,在讲述清楚课文的道理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从这个道理出发,寻找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经历,进行仿写。仿写过程中,学生会思考课文中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阐述这个道理的,利用阅读知识来组织自己的语言。也可以直接围绕教材中的习作练习“看图画,写一写”,适当提高难度,要求学生要有一个较为明确的主题,学生同样会根据学过的课文,思考怎样把主题突出出来。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实际上是主动学习能力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小学生在未来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时时依靠教师的教学指导,必然需要充分运用主动学习能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因此,从为了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教师应坚定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加强教学研究与实践,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满足学生的身心成长需要,为祖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吉玲.小学语文阅读的开展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04):112-113.
[2]李瑞兰.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