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验在小学科学生命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胡安琪
[导读]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胡安琪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 255100
        摘要: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可以让学生对教材当中的知识进行直观的学习,进而降低学生学习科学的难度。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喜欢一些充满趣味性的事物。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实验在小学科学生命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意义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实验;小学科学;生命科学;应用意义
引言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20世纪60年代以前,生物学课程的内容是教授学术性的生物学知识。60年代初,生物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探究态度。在教学形式上,开始强调实验和启发式的方法。从英国科学家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从奥地利学者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到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再到今天的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动物体细胞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等。每一个生物学结论无不是通过各个科学家经过大量实验得出来的。可见,生物学科不仅仅是一门自然学科,更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小学科学生命科学领域即生物课程,更应突出其实验的重要性。
一、小实验的理论意义
        “小实验”本身具有两层含义。首先,符合实验的特征,具有纯理论课不具有的优势。其次,“小实验”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一改以往课堂上教师枯燥的讲解,而是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把实验教学法引入科学教学中去,让学生这一主体观察总结。这样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科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让科学教学在一种欢乐、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小实验”教学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结合实验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当学生迈出校园后,脑中的知识被清空,但仍然具有一种技能,那就是学习的技能。因此,“小实验”教学符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更推动了“新课标”的实施。
二、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科学实验的管理松散
        就目前来说,科学教学的大纲还是很完善、很优秀的,具有全面性,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也能够符合每个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但是纵观科学教育来说,现阶段的科学教育程度良莠不齐,深挖其根本,就是在于部分教师对科学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落实不到位。在以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家长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科学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学等教学科目。随着我国教学改革,这一现象有所改善,但是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却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
        (二)忽视实验,注重理论教学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很多时候教师注重向学生进行书面上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教学,却忽视了科学实验的操作与组织。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实验教学显然让学生难以获得预期中理想的科学教育效果,这是制约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教师教学方式墨守成规
        教师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不只是科学这一个学科的问题,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上也有体现。但是,在小学阶段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的墨守成规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都清楚,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非常强,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科学实验的动手特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创新,在实验过程中过分限制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小实验在小学科学生命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小实验”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感受,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实验技能,符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理念。通过小实验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已学习的科学知识,并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科学的提问;能读懂通俗的科学文章;能够运用已具备的生物学知识来辨别科学信息的可靠程度,甚至可以预言一些科学现象。因此,通过小实验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小实验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比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比赛。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要求学生相互配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还应总结出结果,哪组快速回答和完成即为胜利,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比赛,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重视科学实验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于科学实验教学来说,实验不是停留在语言表达上的,同时也不是停留在理论知识上的,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检验理论。所以,在这其中实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科学实验的实践性,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和了解实验中基本的常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发挥实验的功能,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
        实验是获得科学知识、总结科学规律与定理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教育实践中必须重视实验的教育功能,也尽量多组织与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操作,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对所学科学知识的深刻认知,同时锻炼与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他们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等,这是提升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对策之一。
        (四)结合趣味化学实验提问,激发学生主动操作
        小学科学教师在讲解新课内容时,可以结合趣味化学实验,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深思熟虑之后,带着问题主动操作,进行实验,从而积极总结出答案,有效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和自主归纳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依据不同的趣味化学实验,提出不同的问题,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中的科学知识,逐渐增强探究学习意识,渐渐地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五)挖掘生活资源,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小学科学学科所涉及的知识较为浅显简单,更是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为此,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立足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及其水平,挖掘可用来辅助进行科学教学的资源及其内容,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科学学习氛围,在熟悉的科学教育环境中,学生将获得对所学科学知识的更快更好理解,其科学学习效果也将得到极大的优化与改善。
结束语
        “小实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通过对小实验的学习能够激发起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爱,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对小学科学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波,邱启文.小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9):29.
[2]罗嵩.浅谈初中数学反例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7):213.
[3]郭晋晋.家庭科学小实验策略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8):27.
[4]陈锡林.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小实验的运用与反思[J].上海教育,2019(21):82-83.
[5]周天希.小学科学实验设计策略探索——以小学科学课程“溶解的快与慢”为例[J].教师,2019(25):90-9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