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会双
承德技师学院 承德工业学校 河北承德 067000
摘要:二零二零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使得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活动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疫情的严峻与活动方式的改变使得每个家庭都深受影响,由此出现了一些家庭范围内且具有家庭特征的心理问题。为了解疫情影响下家庭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科学可行的家庭心理健康问题干预措施,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管理办公室对此专门立项进行了调查研究。
关键词:新冠肺炎;家庭心理健康;分析;干预措施
引言: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在我国以武汉市为中心地区爆发,并呈现出全国急速蔓延的趋势。全国上下由此迅速投入抗疫、防疫的征程之中。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商店停售,大多数人居家封闭。一方面,疫情的蔓延速度与危害使得人们“谈疫色变”,家庭成员一致对新冠疫情及在其影响下的未来的生活、工作感到恐惧和担忧,使人在心理上深觉恐慌;另一方面,人们长时间居家生活,打破了原本生活、工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平衡,家庭成员在长期局限性的相处中由于紧张或焦虑会产生一些矛盾与冲突,从而形成心理压力并引发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本文以家庭为研究单元,以家庭成员为研究个体,探讨新冠肺炎对家庭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具体的干预措施。
一、疫情期间家庭心理问题类型、表现及成因
1.家庭心理问题的类型
(1)过度恐慌和焦虑
新冠肺炎突如来袭,短短数十天就有数万人感染,使得人们被迫居于家中尽量减少外出,且外出范围受到极大限制。家庭成员中有的对于新冠肺炎疫情产生恐慌心理,生怕疫情难以控制而感染亲友与自己,为人身健康安全担忧;有的家庭成员由于停产停工而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使其不能继续创造财富或者生活开始变得拮据而深感焦虑,如一些依靠打工收入的家庭,由于疫情的发生数月内不能外出打工,由此几乎丧失了家庭收入,心中的焦虑与生活的窘境可想而知,由此造成了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
(2)过于淡定
生活中总是存在这样一种人:无论自己或身边发生什么事都以“无所谓”的态度处之,或者是为了某些原因“故作镇定”。在新冠肺炎面前,过于镇定或者过于恐惧都是不智之举。以“无所谓”的态度面对新冠肺炎的家庭成员,其在肺炎期间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我行我素”,认为疫情不会影响到自己,殊不知这是一种认知缺陷和盲目自信的心理问题。
(3)孤独与失落
由于疫情的影响,家庭成员不能像以往一样外出,生活在极为局限的狭小空间中,虽然有其他亲人相陪,但社交活动受到了极大限制,人们不能与朋友、同事或同学面对面交流,也不能外出聚集活动,由此产生了一定的孤独感。同时,由于恐慌、焦虑或者自由受到限制,一些家庭成员之间会发生矛盾冲突,使得家庭人员更倾向于与外界人员社交,但现实社交不能实现,由此产生孤独感。
2.家庭心理问题的表现
(1)恐慌与焦虑的表现
对于因疫情而产生过度恐慌与焦虑的家庭成员而言,其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是情绪低落、心情烦躁,惧怕疫情,拒绝出门,整日惶恐且惴惴不安。例如,有的老年人长年养成了早晚外出锻炼的习惯,疫情期间不能出门,就使其心理倍感压力并开始担忧自己的健康,由此产生焦虑的情绪。有的学生长时间待在家中,生活作息与在学校时完全不同,导致身体健康水平下降,久而久之心理健康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2)过于淡定的表现
在疫情之下过于淡定的人,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疫情不会传染到自己。自己对于疫情及他人的劝告或者相关部门的管理显得满不在乎,认为在疫情期间小心谨慎或者科学防控没有必要,对他人的关心产生不满情绪,甚至是由此发生矛盾。例如,有的青少年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好,能够抵抗病毒,依旧我行我素,这是一种过于自信与对疫情认识不足的心理问题。
(3)孤独与失落的表现
由于疫情影响而使人们的社交范围缩小,时间一长,有些人在心理上倍感孤独与失落。例如,在疫情的影响之下,有的老人长期不能见到儿女或得到儿女的照顾,由此倍感失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于生活的热情。同时还有的人由于孤独而表现出强烈的社交愿望,以网络社交软件频繁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的方式排解心中的苦闷之感。
3.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
新冠疫情是建国71年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且医疗难度、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性疫情,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以来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使得许多医护人员与群众丧生,如此严峻的疫情对大众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疫情的蔓延速度之快,防控之难使大众产生了恐惧心理。
(2)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受限
疫情期间,全国提倡居家防疫,即使要外出也必须佩戴口罩,工厂、学校、商店停业,大多数人只能被迫宅在家中,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这使得一些人在局促的环境中产生了紧张、焦虑,从而引发了心理问题。
(3)个人认知不足
新冠肺炎是一种前所未遇的疫情,即使是医学专家也要通过长时期、体系化的研究才能够掌握疫情的机理,而大众对于疫情的了解则就更少。由此导致大众由于掌握新冠肺炎信息不足而缺乏对新冠肺炎的正确认知,在肺炎的传染致病原理、肺炎的有效防治等方面知之甚少,这就容易使人们对新冠肺炎产生恐惧或者满不在乎的两种极端心理。
二、疫情防控期间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的措施
1.建立全面的防控工作管理体系
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疫情防控制度,将疫情防控责任落实到人,从各小区、各居民楼、个单元、各楼层、各住户、各人员开展逐层次、全面性、高效率的科学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增强群众防控疫情的信心,使群众从心理上有所依靠,减少对疫情的焦虑与恐惧。社区负责人承担第一责任,其他工作人员承担各小区的分管责任,由楼长、单元长与心理疏导人员具体实施疫情的防控与家庭防疫问题的调查收集与心理疏导工作。定时通过社区微信群开展“疫情家庭心理健康课程”,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疫情心理指导。
2.注重家庭的亲情关怀
当有人出现心理的恐慌、焦虑或者对疫情过分的乐观及悲观的心理问题时,家庭要发挥其温暖与关怀,用亲情之爱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慌与忧虑。而对于对疫情“淡然处之”的人,家庭成员要帮助他们更科学地认识新冠疫情,并且以个人安危与家庭安危的关系进行劝说,使他们明白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家人的道理,从而消除心理的问题,规范自己的行为。家庭成员出现心理问题时,家庭内部要积极进行分析与疏导,如果难以处理或遇到心理问题严重者,则要向专业的心理人员或心理治疗部门求助。例如,当有家庭成员因疫情过于焦虑导致生活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时,其他家庭成员则就要及时发现这一问题,通过家庭谈话,生活关怀等方式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霾,严重的可以通过网络聘请“远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陪伴家人共渡难关。
3.通过自我调节成科学客观的心理
面对疫情,几乎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发生了改变,每个人只有正确认知疫情,科学地进行自我调节,排解内心的恐慌、焦虑、紧张与孤独,才能够在疫情之间保证心理健康,为自身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以更健康的心理、更强健的体魄来战胜疫情。
首先,相关部门、社区及小区应该积极部署,强有力地实施疫情防控工作,给居民以心理上的安全保障;其次,个人因疫情出现心理问题时,要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减轻心理压力,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活动受限要正确看待,以顽强的精神和科学的活动战胜心理问题,如果自身难以调节,则就要诉诸家人或专业的心理健康机构获得相应的帮助;再次,个人要通过学习掌握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并且掌握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在保证自身科学应对新冠疫情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亲人走出心理阴霾。
三、结语
新冠肺炎对于每个家庭都带来了一定影响,使一些家庭成员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心理问题。为了促进新冠疫情下群众的心理健康,相关部门与社区要积极联动,展开高效的疫情防控,稳定群众的心理状态;家庭要发挥关怀作用,以亲情疏导亲人的心理问题,给他们以关心和温暖;个人则要积极掌握疫情知识与心理疏导的方法,为自己及其他亲朋好友战胜疫情树立绝对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赵蓓. 疫情中大学生家庭弹性与心理状态:希望感的中介作用[J]. 心理月刊,2020,15(04):24-25.
[2]程辉,周琼,刘小莉,袁柏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应激状况及对策[J]. 中国医院管理,2020,40(03):81-83.
[3]魏华,陈立,钱英,郝燕,柯晓燕,程茜,李廷玉.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及家庭干预的建议(第一版)[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04):370-373+384.
[4]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尤陆颖. 疫情之下,英国如何守护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N]. 中国教师报,2020-08-26(003).
本文为“在疫情中如何以家庭为最小单元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干预的应用研究”的结题论文,课题编号:20203081,课题类别:一般课题。作者简介:孙会双,1970年12月,女,满族,籍贯河北围场,工程硕士,教学、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