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萍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梅山小学 5180001)
摘要:2020年,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新冠肺炎,让整个中华民族凝聚在一起。而身为教师的我们,虽然没有能支援疫情前线的能力,但我们却依然可以为抗击肺炎贡献出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从接到“停课不停学”的通知起,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的我开启了我的“云端”教学之旅,如何进行有趣、有效的线上教学,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是教学的难点?基于此,本文就从AI赋能背景出发,以小学音乐竖笛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空中课堂呈现有趣味、有深度、有爱意的教学,提升课堂质量。
关键词:AI赋能;空中课堂;竖笛教学
引言
持续多变的疫情,让学生群体在家接受网课成为常态,而如何提高在线教育的质量一直是教师与家长关注的焦点。线上教学本身是教学活动中偏弱的一部分,如何利用AI赋能的优势对其进行扬长避短,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乐器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好的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音乐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对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运用,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播、录课、整合教学资源成为每一位教师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流形式。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的我,时刻牵挂着孩子,虽然“宅”在家中,但是在学校的支持,音乐老师的组织和在家长配合下,孩子们在云端“艺”起,吹响集结号,顺利开展了线上学习。竖笛对音乐教学具有促进作用,它最大的特点在于结构简单,音乐优美,易于学习。通过聆听音乐听辩小乐器——竖笛在歌曲中出现在的位置,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因此我精心准备了竖笛的云端课程,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中学习竖笛,感受音乐的魅力!
一、AI赋能,在线音乐课堂乐器混合式教学现状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心理素质不高。所以音乐教师在开展在线音乐课堂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人工智能背景下,音乐老师要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生唱歌的过程中,音调、节奏要准确,如果发挥乐器的作用,用乐器强化音准和节奏,给演唱带来更好的效果,改变了在线音乐课堂的枯燥的情况,活跃课堂气氛。但是目前部分音乐老师没有将人工智能和在线音乐课堂和乐器结合起来,演唱教学难住了学生,节奏也是错误的,让学生难以掌握,甚至让学生对乐器教学失去了兴趣。
二、AI赋能,在线音乐课堂乐器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音乐课在各学科当中重视程度比较低,当前,有的音乐课教师不了解在线音乐课堂,有的音乐教师认为AI与音乐课堂没关系,缺乏在线音乐课堂乐器混合式教学手段,没有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最后就会让学生缺乏对音乐课的兴趣,无法提升音乐素养,也无法让学生享受到上乐器课程为自己带来的快乐。更有老师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反馈周期也比较长这样就难免会造成没有及时反馈和及时评价而产生的学习倦怠,枯燥乏味。
三、AI赋能,在线音乐课堂乐器混合式教学措施
综上所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怎样利用AI赋能背景下在线音乐课堂乐器混合式教学?这值得我们思考与实践。下面是我在空中音乐课堂中实施的有关AI赋能乐器混合式教学措施:
(一)调整现行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制定学习计划
结合疫情和学情,针对小学生固有的年龄结构导致了理解能力欠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我将居家学习与音乐学科“竖笛”等特色教学整合,制定了侧重于以欣赏课、竖笛教学为主音乐空中课堂教学内容。 我校音乐教研组则利用微信群、钉钉群,互相分享资源,集体备课,确定适合各年段的微课。并在班级群里提前一周确定下周要上的音乐课内容。如按照教材内容合理选择配套视频,针对疫情选择有关歌曲手语操教学,利用身边小乐器录制教法视频,自制小乐器给歌曲乐曲伴奏等等。让孩子们可以用这一固定音准小乐器作为居家音乐学习的音准保障。
(二)人工智能技术和音乐软件结合,提升演奏能力
(1)充分利用好人民教育出版社唐振宇老师录制的《学竖笛》线上微课作为学生的补充学习资料,给合音乐理论教学双方带来极大的益处,学生通过手机、IPAI扫二维码就播放微课视频,有教学、配套伴奏,学生可以反复使用,大大解决了竖笛教学教师实施的困难和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
(2)利用“我是爱笛生”竖笛数字游戏软件作为课前导入和课后软件,这一软件运用多数字化辅助手段使图形、乐曲伴奏、演奏反馈、演奏评价集于一体,学生通过数字游戏的方式练习演奏,可以将竖笛教学从课内到课外延伸,其互动趣味性可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脑、 眼、 耳并用, 做到视听统一。使学生有“新颖感, 惊奇感, 独特感 ” 唤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款竖笛数字化游戏app,有趣地运用树干的树洞表示长音气息练习、单音节奏练习、乐曲演奏、中音区五个音的相应指法等,对于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很有帮助。内容丰富,既有抒情优美的中外经典儿歌与名曲,也颇具民族特色的中外民歌与各类小曲,也与现行音乐教材相配套,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竖笛演奏的同时开阔艺术视野。教师在上课时也可以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与交流,并促使音乐教学方式产生变化。
.png)
(3)从乐器软件的角度来看,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应用人工智能音乐软件可以更好的处理相关竖笛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对乐曲进行编辑、修改,同时还可以利用其录制功能对各类音乐元素进行智能处理。在进行云课堂之前,我使用已有的资源寻找适合二年级、六年级学生学习的竖笛教学的微课视频音频,为即将开展的在线教学做充分的准备。
(三)竖笛数字化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疫情期间,孩子长期呆在家里,不能出去,难免会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如果教学过程还像之前一样保守,尤其像音乐器乐教学,如果把握不好课堂节奏,学生会觉得无趣,缺乏趣味性。而且学生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学生不容易产生成功感,就会失去学习的热情。
老师要采取先进的乐器混合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将教学方案与趣味性的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让学生主动加入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有感的环境。如:利用钉钉课堂进行在线直播,在课前,我线上吹奏竖笛曲《幸福拍手歌》,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对音乐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个时候加入竖笛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和节奏的掌握方面也会更好。以花城版的二年级下册《降落伞》为例,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首先通过翻绳游戏来打开学生的思维,锻炼想象力和头脑思辨能力,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翻转出降落伞图案。(也可以是自制的降落伞)
.png)
师:同学们,可以看出自己翻转出的图案是什么吗?
生:是降落伞
在课前玩的小游戏使学生兴趣昂然,专心致志的听老师讲课,目标已达到,激发兴趣,一见钟情。
(四)多元化融合,提高学习成效
有浓厚的兴趣,意味着良好的开端。但是要使学生保持兴趣,并不断激发求知欲,就要有一目了然的目标。以《降落伞》为例,本次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学唱初步了解合唱这种演唱形式,培养学生音准的能力,能巩固大调的音阶。
师:听一遍旋律,听听哪个乐句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哪首歌曲相似?(生:音阶歌)让学生从听觉上辨别两首歌曲的第一乐句都是一样的,只是歌词不一样。
师:好的,那我们现在打开我是爱笛生软件来来欣赏一首歌曲吧,歌曲名是《降落伞》,在学习中你们结合课本找出歌曲的组成音,将找到的组成音进行排序然后演唱,这样可以帮助你们复习C大调的音阶。
学生通过我是爱笛生软件欣赏乐曲,并在课本上标记组成音,进行排序。
师:好的,歌曲已经听完了,那老师现在需要问你们几个问题。
师:小朋友们,降落伞都是在同一个时间一起降下来的吗?那我们怎么用歌声来表示这降落伞降下有先后呢?我们学过的那种演唱形式可以表现降落伞的先后?
老师录制一个丝巾(或自制降落伞)从上降落下来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降落伞降落的情景,以及用PPT制作一个个乐句旋律音阶下行的情景。如下图:
.png)
老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将乐谱的重点进行书写,然后学生试唱,老师指导纠正,跟着音乐伴奏一起来唱。
生:这首曲子和降落伞一样,旋律音高,越来越低,旋律节奏也越来越慢。
师:好的,同学们已经对这首歌曲有了一定的了解,那我现在来连麦玩一个音乐接龙的游戏,请一位同学用竖笛来吹奏这首曲子,还有一位同学负责唱词。师生进行接龙演奏,在此过程中,教师利用钉钉课堂在线连麦功能,师生接龙吹奏,及时纠正吹奏时出现的指法、气息问题,以及歌唱音准问题。
.png)
(六)多元评价与云端才艺展示
通过视频会议我可以和学生“面对面”,询问他们的疑难困惑,进行大量的一对一线上指导,“当面”讲解易混易错点,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点评,互帮互学,蔚然成风。
疫情期间,虽然不能和同学们一起,但是我仍然通过“云表演”的方式,让同学们有着更多的互动。学生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超丰富,创意无限,让学生获得过程的体验,也展示自己的成果。通过以上一系列“家庭合作项目学习”,不仅增强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还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最后老师还制作出一系列的“云合奏”、“创意绘本乐配音”“家庭小乐队”的展演视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上传视频作品的人数就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复课后我们还给学生和家庭颁发了《家庭小乐队》《小小音乐家》的奖项。
.png)
结论
疫情只是拉开了物理距离,而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家长,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情感,都因为线上教学的共同努力而走得更近了。远程学习的种种困难,没有成为学生们学习的障碍,反而成为他们的挑战与动力。学生们克服重重困难,每天云端守候,准时进入老师的钉钉直播室,认真学习,不断训练,通过教师“随堂点播”,及时点评,让队员对线上学习竖笛充满了自信,师生恍如近在咫尺,进入了现场上课的状态。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音乐是振奋人心的力量,让孩子们一步步由稚嫩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丁礼秀. 基于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力的竖笛教学之我见[J]. 新课程(小学), 2019(10).
[2]祝菲. 笛声闻悠扬素养蕴灵华——浅谈竖笛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 教育界:教师培训, 2019(2):62-63.
[3]都云. 竖笛教学对小学生音准的提升作用[J]. 知识窗(教师版), 2019(11).
[4]继艳.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竖笛教学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16):41.
作者简介:袁萍(出生年月:1978年8月),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广东深圳职务/职称,学历:大学本科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梅山小学 邮编5180001),研究方向:小学音乐竖笛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