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色文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张凤鸯
[导读]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不断提高人们思想品德的水平是我
        张凤鸯
        浙江省东阳市千祥镇中心小学 322124

        摘要: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不断提高人们思想品德的水平是我国当前一项重要的发展目标,良好的道德品质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所以要从低年龄阶段为切入点,对小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引导。本文围绕红色文化为核心内容,深入探究出红色文化渗透到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当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给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红色文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引言:对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质的早期教育,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想要使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首先就要引导学生树立爱国的意识,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激发出学生积极学习的观念,愿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热血为社会和祖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红色文化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铭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演变、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程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系列艰苦奋斗的人文精神。红色文化也代表着热爱祖国、奋勇拼搏、艰苦顽强、积极向上等高尚的品质,同时这些也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质。
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中渗透红色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当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活动中渗透红色文化,一方面能够有效推动社会人文精神的进步,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以下笔者从三个层面深入分析并探究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中渗透红色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一)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风气和生活态度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所有的信息内容得到了广泛和快速的传播,其中信息数据的互动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地区或国家,逐渐实现了信息内容全球同步化的局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外文化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文化交流也是一把双刃剑,其中也充斥着国外拜金主义和崇尚自由的思想观念。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比较单纯处于不成熟的状态,不能够明辨事物的是非对错,面对出现的问题没有清晰明确的主观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教育有关部门没有开展正确的教育引导,那么学生容易受到消极思想的影响,从而养成一些不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更严重还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秩序和国家的发展趋势。因此教师在小学道德与发展教育中渗透红色文化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不仅为我国今后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也为小学生自身长远的发展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
(二)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中的内容资料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材料中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是从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品德以及行为规范三个方面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然而红色文化中有很多感人的英雄事迹、代表人物以及中华人民群众团结协作的故事,所以教师可以将红色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情节与课本的内容资料相互结合,一方面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优化整体的教学内容,为课上的学习活动增添一定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师巧妙运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形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内在含义和精神力量,使学生在长此以往的熏陶下坚持完成自己的理想,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回馈给祖国和社会。
(三)完善并创新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模式
        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有很多的弊端和不足,教师往往重视基础课程的教学而忽视道德与法治教育,所以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教育工作者备课环节不够严谨认真,在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上没有用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课上不够积极主动,导致教学活动无法顺利进行等。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大打折扣,有时候甚至出现负面的教学效果。

想要顺利落实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教师始终要秉承认真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转变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生动、新颖、有趣味,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加上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必然能够实现家校之间的有效结合,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意识。红色教育除了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走出课堂,参观烈士陵园或者红色文化遗址,在参观的过程中讲解有关知识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
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红色文化的有效措施
        红色文化能够促进小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教师要选择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一)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方法
        随着经济水平的稳速提升,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其中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处在安定和谐的社会中,他们的衣食住行都得到了父母、教师、同伴无微不至的照顾,根本没有红色文化的主观意识,同时对红色文化中艰苦奋斗的环境和反抗侵略者事件没有真正的体会,所以教师仅仅依靠语言讲述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杜绝发生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授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创设情景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境界。也可以回看相关的故事情节或者角色扮演相关的历史事件,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当时环境的恶劣。例如:教师在讲述爱国主义精神内容的时候,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景氛围,重现英雄壮烈举动的场景,请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深刻体会到每一个英雄人物的真实情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来之不易,祖国未来的发展还需要学生们努力建设。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和音频带领学生感受真实的场景,深入了解当时各种突发情况,有效提高学生的精神层次。
(二)组织举办多元化的实践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利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心理和学习兴趣,从而发挥出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期阶段教师要选出书中与红色文化有紧密联系的学习材料,然后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发展水平,将实践活动落实到其中的教育教学部分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围绕红色文化举办红色文化绘画展览、红色文化知识内容大比拼、红色文化歌唱比赛、红色文化诗朗诵等活动,教师开展活动前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主题,引导学生自由结组搜集相关素材资料,每一次活动设定一定的奖项和奖品,通过活动最大化的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质。
(三)将红色文化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中
        红色文化不仅是文化的体现,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教师不只担任着引导者的身份,同时在学生心中也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想顺利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首先自己就要深入学习红色文化,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总而言之,社会在时代的推动下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要使命,所以小学生的主观意识对祖国的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树立正确思想品质的前期教育阶段,也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基础课程。所以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时,要将红色文化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巧妙运用创设情景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积累相应的知识内容,提高小学生自身的精神层次,坚持自己的伟大理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建设祖国。


参考文献
[1]王子宝.基于红色文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08):254.
[2]王先清.最美兴国红至诚报国志一萧华红军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办学特色[J].华夏教师,2020年(13):8。
[3]文翔.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场未来公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变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18,24.
[4]柴晓芳.德润心灵法护成长: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与实践[J].名师在线, 2018(25):65- -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