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事业部 广东省东莞市 523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城市河道建设越来越多。就目前城市河道的现状来看,有很多地区的河道都出现了形态改变、水质变差以及生态不平衡的情况。基于此,本文将以当前河道水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继而围绕着其展开论述。
关键词: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探究
引言
城市河道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都具有较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河道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1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意义
目前,我国许多的城市河道都遭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而城市河道的水环境生态治理,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旨在优化河道的水质,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还能够美化环境,有效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原则
2.1尊重自然原则
坚持生态至上的原则,保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在适宜程度范围、以内适度开发,用生态学的观点,遵循生态学中共生互利和相克相生的原则,不过分追求多种资源的经济效益,尊重自然,在协调人口规模及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布局,促使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共生。
2.2系统实施原则
宏观层面构建特色山水城市格局,充分发挥自然山水优势,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的城市特色。中观层面保护水空间、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重构城市水系统。微观层面全面推进低影响开发建设。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广场与道路、海绵型公园和绿地等,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
2.3科学的管理方式
河道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所以在进行整治时,一定要对河道进行维护和完善,保障河道不再受重复破坏,以有效确保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2.4整体规划
不仅流域中所含的生物、要素复杂从横向角度看,从纵向角度看,河道的治理同样表现一定的复杂性。这是因为对河道水进行治理时,需要兼顾特定河道的上游、下游状况,同时对河堤、河面与河底都保持同等重要的关注,以此达到较好的整体效果。
3当前存在的问题
3.1河道淤积情况严重
由于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的保护,一些滨河居民将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倾倒在居民区的排水沟渠内,雨水带着大量的垃圾和废碎进入城市河道;此外,一些临近河道的工厂将工业废水引入城市河道中,造成河道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河道内生态物种发展失衡,水藻在河道内大量繁殖,造成河道水流速度减慢,进而产生大量泥沙沉积。而河道淤积严重也改变了原有的水环境,给自然生态带来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3.2水资源匮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民生活与工业生产对水资源供应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水资源的消耗十分大,为此许多的河道都出现了干涸以及断流等现象。一些工厂肆意向河道排放工业废水,导致河道的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也急剧下降。
3.3水环境污染来源复杂
我国市环境污染来源较为复杂,城市规划中缺少科学性,缺乏对工业生产“三废”回收处理环节的管控;其次,我国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处于半减期化学药品通过雨水搬运作用进入到城市河流,造成水质恶化;此外,由于城市附属设施不完善,造成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存放散乱,生活污水排放缺少规划,通过雨水形成的搬运作用,最终汇入城市河道。
4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相关技术
4.1沉水植物的运用
沉水植物是能够在水下生长的大型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吸收城市河道水环境中的水分和养料。沉水植物能够吸收城市河道中的氮磷等元素,能够对城市河道的水体富营养化起到缓解的作用,促进水环境由浑浊状态逐渐转变成适合生态发展的清水状态。
4.2培植食藻的虫体
河道水环境的治理其根本就在于重新构造生态系统,在治理的过程中,应该要注重于维系亦或是增强水资源自身的净化能力。培植一些食藻类的虫体,将有助于控制藻类的生长,并使河道水体的透明度得到极大的提高。还能有效的消除河道水源中的污染,并使水源中的微生物以及浮游生物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复。而对于“水下森林”的构建而言,其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4.3人工湿地的运用
人工湿地技术是人类模仿自然湿地的形成,通过人为设计和建造,利用植物和微生物与水形成生态的复合体,进而对水环境生态起到调节的作用。这种技术工艺上比较简单,具有较好的生态治理效果,投资的费用也不高。
5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的策略
5.1控源截污
逐步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远期实现彻底的雨污分流;近期完善截流式合流制系统,并进行合流制溢流控制,在原有合流制系统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以削减排入水体的合流制溢流污染。综合采取源头、中途、末端相结合的控制措施,多层次的控制合流制溢流污染。在合流制排水区域采取一系列源头控制措施,增加雨水径流的渗透和滞留,延缓径流到达合流制管道的时间,并减少进入合流制系统的径流总量,实现减少合流制溢流的发生频率和溢流量;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并进一步完善截污系统,杜绝旱季污水通过雨水管道直接排河;在溢流口建设调蓄或就地处理等设施,并提高污水厂雨天处理能力,完善截流式合流制系统;对合流制管道系统水质水量进行监测与研究,合理的设计控制措施规模。
5.2河道的综合整治
河道的整治是河道水环境整治的一个关键环节,清除河道淤泥并疏通河道,并对河流两岸的堤坝等进行加强,从而为日后河流的宽度与深度提供保障。在确保河道科学性综合整治的前提下,应该致力于突出整个河道的观赏价值,特别注重河道同周边环境的统一,并在河道综合整治的过程中,避免此过程变为“园林景观”建设工程的样式。
5.3建立城市滨水环境
提升河道保护意识,做好城市河道的生态护岸建设工作,在河岸边栽种涵养水土的花草树木,减少水土流失,美化河道堤岸;在河道岸边采用多孔砌块对护坡进行巩固,种植植被,为护坡的整体稳定性、水土保持能力提供重要保障。其次,还减弱了城市热岛效应。依托现有水景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维护提升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创造多样化的植物群落景观,加强水体与建筑、公共空间、景观之间的联系。通过现有调节闸域水生生态环境,有效减少洪涝灾害威胁。
综合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要求,充分发挥其区域 优势、生态本底 以及文化底蕴,树立宣居、活力、优美的城市新风貌,构建集生态、文化、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
5.4一体化的管理方式
目前,河道管理有联系的部门有很多,甚至存在着职责交叉以及管理责任不明确等问题。使得河道的管理的管理很难形成具有系统性特质的长效化管理模式。相关单位应该尝试构建长效化的管理模式,改变多部门交叉管理的现状,实现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系统化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水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城市居住环境、居民身体健康、城市形象。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是城市发展进程上至关重要的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参考文献:
[1]董仲源.辽宁省阜新市柳河河道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探析[J].地下水,2017,(3):148-149.
[2]周正印.城市河网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8):5-6.
[3]蒋庆云,王素梅,姜思华.北京市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11,37(14):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