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建设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转型与提升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许洪伟 张琳琳 朴恩姬 贾旭楠 王彦 姜未公
[导读]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大高校愈发关注本校图书馆的智库化建设工作,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分析与研究了大量的转型升级手段与措施,为新型智库化建设的知识服务奠定了基础。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000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大高校愈发关注本校图书馆的智库化建设工作,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分析与研究了大量的转型升级手段与措施,为新型智库化建设的知识服务奠定了基础。当前,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智库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针对智库建设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转型与提升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希望能为我国高校的图书馆服务升级以及智库建设提供部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智库建设;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
        引言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智库建设具有紧跟信息时代形势、信息处理效率高等优势,已然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部署工作。从本质上来讲,我国各大高校的图书馆本身具备智库的职能,不仅可以为高校师生提供知识服务,还肩负着传播社会知识的重要责任,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人才培养以及助力政府重要决策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图书馆在不断建设的过程中,其具体工作内容以及相关技术措施都能够与当前的智库建设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有效优化其为高校以及社会服务的质量。
        一、移动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特点
        (一)信息化
        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相对比,采取具有信息化特点的图书馆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图书馆建设的创新性以及实用性,有效解决高校图书馆在开放时间、空间以及借还书籍体系不合理等问题。校内的教师与学生可以有效利用图书馆内的信息化服务模式,自行借阅与归还书籍,或者开展电子阅读等活动,不再受到图书馆的时间以及空间方面的规则约束,极大的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率。除此以外,在智能化技术、移动终端以及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模式正在朝着自助式、开放化的方向前进。各大高校的师生能够利用智能化移动终端以及新媒体平台,随时随地阅览图书馆的相关信息以及书籍内容,从而有效提升高校图书馆的交互性以及创造性。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能够借助信息化服务模式,对图书馆系统中的查询记录以及数据库等信息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对高校师生的阅览需求进行合理定位,为其推荐合适的书籍与资料。
        (二)个性化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的图书馆正在逐步冲破传统服务模式的束缚,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特征进行分析:首先,是图书资源的个性化,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服务工作时,可以充分利用对应的网络平台,合理的整合图书资源,不断采购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图书资源与信息,为校内师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料信息,拓宽校内师生的知识范围。其次,是服务模式的个性化,高校图书馆可以设立专业学科领域导向标志以及自主创建书籍模块等,使校内师生能够依照自身的个性化阅览需要,寻求合适的书籍资源以及信息。最后,是服务内容个性化,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服务工作时,可以依照服务对象的具体需要,定制有针对性的阅览内容,例如,针对教师,可以为其定制教育类书籍以及资料内容,针对学生,可以定制有关其专业内容的书籍资源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优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果,提升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在智库建设背景下探索高校图书馆服务改革方式
        (一)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模式改革的特色考量
        1、“双向服务”特色
        现阶段,我国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逐步趋于多元化,例如,信息服务模式、知识咨询服务模式、学科服务模式等,所有的服务模式都具备其特有的服务架构以及特点。在智库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对智库服务模式建设的特色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成为了图书馆服务模式变革的主要着手点以及发力点。所谓“双向服务”,指的是要为高校以及社会两大领域提供服务。因此,我国各大高校要建立起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不仅要为本校的教师与学生提供知识方面的服务,还要面向社会,有效实现“双向服务”。


        2、“精准服务”特色
        高校图书馆的“精准服务”特色要建立在“双向服务”特色不断落实的基础之上,为“双向服务”特色的不断发展提供服务质量方面的帮助。要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精准服务”,图书馆管理人员就要秉持精准服务的思想理念,清晰的了解精准服务的具体内容,为阅览人员提供精准的服务资源,对前来借阅书籍的人员进行精准的分析,建立和完善精准的服务评价制度与体系。为了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对馆内的纸质资料以及数字资料进行细致的考察与分析,为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特色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充分利用兴趣图谱、用户画像、定位导向等诸多技术手段,有效实现图书馆服务的精准化。
        3、“增值服务”特色
        我国各大高校的图书馆通常都是利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为借阅人员提供智库服务,尽管各大高校具备丰富多样的馆藏文献资料,但是,却会极大的现实高校图书馆的“双向服务”特色发展。因此,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手段为图书馆建立“增值服务”特色,例如,优化组合、资源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想要有效落实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的“增值服务”,就要合理的利用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与信息利用者需要与本身素质相关的信息整合因素、信息技术应用效果因素、馆内工作人员的信息服务能力以及最终效果因素、馆内基础设施具体情况因素。
        (二)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方式改革的“三结合”考量
        1、普惠性服务模式与针对性服务模式之间的有效结合
        所谓普惠性服务模式,是针对图书馆用户的普遍需求而建立的服务模式。所谓针对性服务模式,是为一部分图书馆用户的特殊需求而建立的服务模式。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有效满足图书馆内所有借阅用户的具体要求,避免产生由于用户需求的独特性而产生智库服务缺失的状况。
        2、经验性服务模式与创新性服务模式的有效结合
        当前,社会各界愈发关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但是,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同时,还要重视传统服务模式的合理参考与应用,在使用创新型服务模式时,要重视用户的需求,不仅要帮助用户解决现实问题,还要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智力服务质量,为企业以及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资料信息服务。
        3、即时性服务模式与定向性服务模式的有效结合
        所谓即时性服务模式,指的是要对馆内用户提供一时一事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服务。而定向性服务模式,指的是要与图书馆内的用户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并为其持续提供服务的模式。我国高校图书馆要持续优化即时性服务模式的质量,并利用定向性服务模式为图书馆建立学科优势,提升其智力服务水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在对自身服务工作进行改革时,要综合考虑传统服务模式的优势以及时代发展状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与手段,将图书馆服务工作与新时期的信息服务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在图书馆内开展智库建设活动,对于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有效变革有着关键性作用,我国各大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将智库建设重视起来,不断增强图书馆智库建设的双向服务特色、精准服务特色以及增值服务特色,对其中的“三结合”进行综合考量,不断优化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准,有效落实我国智库化建设战略。
        参考文献:
        [1]刘斌斌.基于智库建设背景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措施[J].大众标准化,2020(17):163-164.
        [2]曹小宇,唐莹,许伍霞.智库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09):31-33.
        [3]赵军成,李玉环.基于智库服务的高校图书馆转型建设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13):28-29.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0年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项目“高校图书馆智库协同创新服务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0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