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孝义市供电公司 山西孝义 032300
摘要:目前,电能源使用量增大,电力的配电规模扩大,配电线路的检修难度也加大。虽然我国的电力事故发生率不高,但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配电线路检查和维修的技术方面,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线路;检修技术
1.配电线路检修技术流程
1.1对该地区线路年检修率进行科学统计分析,根据其实际的机器损耗、难易度等,进行具体的风险评估,然后确定检修方案,以及根据评估分数分为几个不同的级别。
1.2根据不同线路的不同特点对比之前的检修规则,结合配电网络规划、线路缺陷、状态检修等准备年度大型检修计划,包括每月计划和每周计划。
1.3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集中检修周期,认真对待不同层次的线路的密集检修,尤其要注意更高优先级的维护线,并及时调整线路检查密度。
1.4根据各维修部门的人员配置特点,组建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维护团队,对他们定期进行所管辖范围内的线路培训,并组织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便他们可以有效地进行所负责区域内的检修工作,特别是在大型检查和复杂检修的情况下。
1.5对于缺少外部通信的线路,应根据变电站全站停电时安排检查工作,以避免重复停电。
1.6完成各项检修任务后,应举行相应的分析会议,对检查结果进行公平合理的评价和评估。
2电力系统中因配电线路引起的故障
2.1短路引起的故障
短路故障是较普遍发生的电力安全事故。短路故障是指整个电路或者电路中的某一部分被短接而产生的故障。短路时会导致停电事故,给工业生产带来损失,且越靠近电源的短路,停电覆盖的范围就越大。短路严重时会使同步运行的各线路之间失去同步,造成地区性甚至更大范围的停电。
2.2接地故障
现阶段,配电线路中的接地工作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分别为工作中接地类型和保护中接地类型。工作中接地类型是为了保护设备能安全运行的操作,分为中性点接地、防止雷击接地及铁塔接地。保护中接地类型是指在运行操作时的安全防护策略,目的是避免发生触电事故。不同类型的接地,效果和作用也不同。分析故障的原理可知,发生接地故障的原因均是由于对地面的绝缘体出现破损,导致绝缘体的电阻下降,从而引起重大的安全事故。
2.3线路断线故障
断线故障是因为外力或电力设备碰触而产生,具有突发性,是高风险的存在。断线故障有两种特征。(1)烧断。配电线路中由于线路老化或线路的接触不良导致烧穿绝缘搭线绝缘子,击穿瞬间爆炸产生巨大热量致使输电线路烧断而产生故障。(2)拉断。受外界力的作用,如风力的作用,使线路产生摇晃,轻微摇晃影响不大,但如果力的作用较大,线路就会发生断裂故障。
2.4配电线路超负荷故障
配电线路超负荷故障的主要原理是输送线路对电能具有一定的承载力,不同的电线承载力也不相同,当电流传输量超出电缆线的承载力时,就会发生配电线路超负荷故障。此故障会造成电线发热,产生的温度极高,若有易燃易爆的物品在其距离较近的范围内,将会引起火灾。
2.5配电线路雷击故障
配电线路常建设于野外,当遭遇恶劣天气或有雷电灾害时,极易发生严重的电力事故,雷击会导致配电线路损坏,从而造成相连的电力事故发生,最普遍的现象是配电线路瘫痪等。
3电力系统中配电线路检修技术
3.1接地故障的诊断技术。接地故障包括单相完全接地故障与单相不完全接地故障两种,两者的判断要点为电压参数,检修人员可通过测量电压值,明确故障类型。在单相完全接地故障中,配电线路中的三角形电压值为100V,计量表显示电压稳定,一相电压为0,另两相电压与线电压保持一致,则电压为0的一相为故障相。
3.2接地故障的维修技术
针对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检修人员可根据故障特点、检修经验与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维修技术。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供检修人员参考。第一,人工巡线技术。该技术是指根据线路运行特点、故障易发区域、线路跨越区域障碍与气候条件,明确接地故障的大致范围,安排检修人员开展分段巡视,找出故障部位。在人工巡线中,如果发现接地故障在一段时间后自动消失,且伴随分界开关动作,检修人员基本可将故障部位确定为分界开关下方。可见,该方法适用于具有明显接地故障特征,且故障部位较明显的配电线路检修中。第二,分段试拉技术。如果接地故障相对隐蔽,检修人员可采用分段试拉技术,以此试拉配电线路的各个分段线路与分支开关。试拉顺序为先拉大分支线路开关,检测分支线路是否存在故障;再拉主干线分段开关,从下游向上游方向依次试拉,如果主干线分段开关试拉后仍未发现故障,可将故障位置确定为变电站到配电线路第一个开关的位置。该技术仅能够确定故障区域,并不能找出具体的故障点,需结合更精细的绝缘遥测技术,找出接地故障部位。第三,整体绝缘遥测技术。该技术是指通过绝缘电阻表,测量故障配电线路的电阻值,判断配电线路的故障情况。常用5000V或2000V的电阻表,可准确排查辐射面较小或存在隐性接地故障的配电线路。
3.3断线故障的检修技术
断线故障的出现会伴随对地电流与对地电压的变化,故障相会表现出电流降低、电压升高的现象,而非故障相的电流保持不变,电压降低。就此,检修人员可通过电流与电压的测量,判断配电线路是否存在断线故障。在断线故障维修中,检修人员在巡查中发现配电线路的三相电压的变化,在发现异常状况时,可与调度中心联系,确认是否存在停电状况。
3.4短路故障的检修技术
3.4.1短路故障的诊断技术。配电线路短路故障部位的特征为电阻趋近于0或者等于0,检修人员可应用万用表法检测配电线路各分段的电阻,查找故障区域,并结合灯泡法明确具体的故障位置。万用表法是指应用万用表测量配电线路的电阻,测量时检修人员需关闭线路的电源,保障电阻测量的精度,避免万用表被线路的较大电压或电流损坏;灯泡法是指将规格为100w220V的白炽灯串联到配电线路中,如果白炽灯亮起,则表明配电线路无故障,反之则为短路故障区域。
3.4.2短路故障的维修技术。配电线路短路故障的引发原因较多,检修人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原因涉及以下几点:第一,金属元素分析。配电线路悬挂的异物、汽车撞到杆塔或吊车碰到导线设备等现象,均会引发金属性短路故障。检修人员在发现某一区域停电后,需沿线检查导线,找出短路故障的具体引发原因,采取针对性维修措施。第二,跳线断线分析。配电线路的长期运行或超负荷运行,均会导致跳线断线问题,引发短路故障。就此,检修人员需全面检查配电线路的导线状况,存在导线断裂的部位即为短路故障部位。第三,器件故障分析。配电线路的零克熔管、刀闸等器件的故障,将会引发短路故障。就此,检修人员需检查零克熔管是否存在拉弧或爆炸现象;刀闸是否搭挂异物,排除器件故障,找出短路故障的原因。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的电力行业处于蒸蒸日上的状态,由于配电线路不断的增加,其检修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于配电线路检修的工作人员来说,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最新技术的补充,根据制定合理的计划,对配电线路的检修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最终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孟献民,彭紫一,孟 程.电力系统中配电线路检修技术的运用[J].电气技术与经济,2018,(6):40-41,46.
[2]赵长耀.电力系统中配电线路检修技术的分析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18,(11):68.
[3]张德林,刘思佳.浅谈输配电线路检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7,(18):183,185.
[4]罗叔林.解析电力系统中配电线路检修技术[J].农家参谋,2017,(1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