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核心区的能源电厂建筑的“去工业化”设计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杨志慧
[导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对“去工业化”设计的认识和理解,从理论探索到示范性燃机电厂工程的实例学习再到本项目的设计实践,对“去工业化”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人性化设计等方面做了一些总结。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95
        摘要:本文论述了对“去工业化”设计的认识和理解,从理论探索到示范性燃机电厂工程的实例学习再到本项目的设计实践,对“去工业化”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人性化设计等方面做了一些总结。
        关键词:去工业化;生态;建筑表皮;人性化设计
        1前言
        工业建筑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建筑本身的千篇一律。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开始兼顾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于是,人们开始对现行的工业建筑产生了质疑,并开始尝试设计在使用上更人性化,造型上更加美观的工业建筑。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工业建筑的设计主体从以往单一的以生产流程为中心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创造有利于生产和满足人的行为需求的生产环境,让人们置身在良好环境中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最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更有些项目辟有公众开放区,吸引周围社区邻里参与进行交流,展示企业形象,以期得到社会认同。
        2“去工业化”设计定位
        北京市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是首都东部的门户,环渤海多条发展走廊的节点,京杭大运河起点,百里长安街的东端,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快捷,文化底蕴深厚,区域战略地位突出,区位优势明显。
        本工程地处北京市通州运河核心区域,周边为高档居民区、学校、商业建筑等,对建筑及环境设计要求高。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我们在设计中努力打造“去工业化”建筑形象,使企业形象远离重工业,而向轻工业化甚至民用行业转变,将电厂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尽量维护自然的环境,减少电厂建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和不利影响,并努力为环境增色,体现对环境的关心和尊重,形成和谐的整体生态环境,实现电厂建筑去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3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理念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要以“去工业化”建筑形象为物质支撑;另一方面,“去工业化”要以生态文明、绿色电厂为理念支撑。
        从建筑造型到景观环境都远离传统的电厂,而以全新的形象展示现代化电厂大规模、高科技、严谨的管理水平和先进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展示企业形象,达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去工业化”设计的探索
        本项目位于通州市核心区域,在去工业化设计中着重考虑与周边建筑的影响,对居住区,学校,商业功能的邻近建筑做到协调统一。
        4.1理论探索
        在整个厂区中,主厂房的体量和地位是起到主导与统领作用的,其它建筑无法突破自身体量的限制来跟主厂房建筑群争夺统领地位。因此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将采取四个步骤来完成全厂的“去工业化”设计:
        步骤一:首先进行主厂房建筑风格设计探索,继而限定整个厂区建筑的方案思路;
        步骤二:根据主厂房的设计风格设计厂前区办公生活建筑,原则上比主厂房平面立面构成更加丰富灵活;
        步骤三:通过对主厂房建筑群与厂前建筑的设计进而设计其他厂区附属建筑,做到不抢风头,简洁实用;
        步骤四:在前三个步骤的基础上,进行厂区景观环境与企业标识系统的设计构思。
        4.2本工程设计实践
        4.2.1设计构思一
 
        4.2.1.1燃气轮机厂房沿街立面
        燃气轮机主立面既是整个厂区的主要立面,也是与城市街道和居民之间形成的主要对话景框。在设计手法上运用建筑表皮的设计手法将燃机房进行封闭处理。燃气轮机厂房的表皮封闭设计,延续的厂前办公建筑的设计风格和手法,与该工程周边环境有效融合,消除市民对燃机电厂建筑的恐慌心理,更重要的是封闭的外皮达到了良好的噪声控制。
        建筑表皮在功能上,可以隔绝室外恶劣气候的变化,同时引进有利的气候因素,起到保温、隔热、采光、通风、遮光、隔音等作用。建筑表皮艺术在“去工业化”设计中担任重要角色。
        4.2.1.2厂前区建筑的设计风格
        厂前区办公楼采用L形平面布局,立面设计手法采用现代化办公建筑的线、面的交叉、韵律和组合。办公楼体块力求简洁,外部增设遮阳栏板,并贯穿建筑立面始终,这样一气呵成,大气磅礴。生活区与办公通过连廊连接,形成空间的有序过渡的同时营造内外空间的围合但不封闭的空间效果。
        4.3.4设计构思二
        本方案积极探索建筑设计与厂房功能和谐共融的设计之路:建筑上的洞口可以是长条窗,可以是墙面,也可以是设备、管道留洞,为满足各个工艺专业设计要求预留了大量空间,灵活性高、适应性强;建筑与建筑之间以平行的横梁相连,即遮盖了较为凌乱的设备、机房,又丰富了建筑的第五立面,提高了厂区的整体性;烟囱摈弃传统圆形体量,以方形代替,并以竖向构筑物角度设计,打破横向厂房的单一感,淡化了烟囱的污染之源的负面社会形象。
 
        4.4设计构思比较
        以上两种厂区形象的建筑设计各有所长,但相比较存在如下共同点与不同点:
        (1)共同点
        二者都是基于“去工业化”设计要求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地域特征、厂址周围环境等因素,运用民用建筑设计常用手法对工业化厂房进行设计。造型设计上多采用外立面线条的韵律手法,两个方案的整体效果都彰显出简单大方的形体和规整的立面形式的视觉效果,表达了现代厂区建筑的特色,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与科技感。
        (2)不同点
        设计构思一:厂区建筑形象重点“单体、特色”入手,针对燃机电厂全厂建构筑物进行单体的“去工业化”设计,在保持全厂设计风格、手法统一完整的同时,从大体量的燃机厂房、余热锅炉,到小体量的泵房设计,每一个建筑单体具有自己独特但不张扬的外部特征。
        设计构思二:厂区建筑形象设计从“整体、统一”的设计风格入手,从厂区的整体性角度无疑是一大亮点,整个厂区设计成一个综合的整体建筑,极大的提高了使用空间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5生态绿色电厂设计
        5.1建筑设计
        按照功能定位要求,力争把电厂建设成“花园式电厂”,实现电厂建筑和周边地区的和谐。在全厂的建筑设计上下功夫,结合通州地区地域和人文特点,把电厂建筑向公共建筑形象转化,淡化电厂特征。电厂建筑的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地满足工艺生产需要,设计中也应重视工业建筑的艺术性、文化性,将企业文化、公众教育、公众参与等融入到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的各个角落。
        5.2景观设计
        软质景观以植物配置与种植布局为主要内容,硬质景观包括地坪、地面铺装和环境小品设施。通过园林绿化美化,创造景观节点,以多层次立体绿化形式,来种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实现三季有花、有果,四季常绿,达到了花园的效果。设计中,尝试采用整体统一的绿化手法克服电厂建筑及厂区的大和乱的矛盾,试图创造一个企业特有的绿化环境形式,作为提高电厂整体形象和冲击力感受的重要手法。试想当人们身处不同电厂,单凭厂区环境就能达到强烈的认知感和亲切感,也是企业形象的最好体现。
        5.3减少污染、降低噪音
        本工程采用清洁的天然气为燃料,污染物排放极低,项目同步建设全烟气脱销装置,投产后排放物水平远远优于国家规定标准。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是需要降低噪音。噪音主要来自燃汽轮机、冷却塔等设备,通过设备的噪声源消音、厂房内装修吸音(如微孔吸音板等)减少二次反射声、室外立体绿化隔音等措施从声源、传播途径、目标等方面降低噪音。同时采用机力冷却塔从噪音源头降低噪音污染。
        结语
        在工业建筑空间设计上,创造工业建筑的空间及环境与人相融合,让人们置身于工业建筑中,产生归属感、生活感和亲切感的良好生活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的目的。民用建筑设计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很少体现,我们应该把民用建筑设计中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理念充分的运用于工业建筑设计当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