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水利局发展规划科 山东 273300
一、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水利部鄂竟平部长在201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巳经发生深刻变化,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我们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水利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着手,深入基层一线进行调研,发现我县水利发展改革工作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因地方财政困难,项目县级配套资金比例较大,地方配套资金不足,造成部分工程难以实施或推进缓慢。
2、水利工程重建轻管,对水利工作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造成部分工程建设后使用年限缩短,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3、存在部分病险水库、水闸,基层水利管理单位人员短缺,部分管理单位的管理能力、水平不够,无法适应新技术、新设备的需要;县城围绕水做文章的工程太少,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涉河违建时有发生,基层监管能力不足;人民节水意识不强;基层水利行业缺乏科技创新,缺乏新技术的应用。
4、水利信息化水平不高,成为全县现代水利发展的制约因素。水利管理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水平不高;水利工程运行调度不够优化,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不高;水情、墒情、工情等信息采集系统自动化水平不高,监测系统尚不完善;水利数字化的感知设施系统未建立起来,数字化管理水平不高,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机制和体制尚未建立。
二、工程治理对策
(一)健全水利五项体系
1、加强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水务投资公司改革的步伐,做强壮大水务投入;充分盘活现有水利资产,让优质资源成为优质资产;与金融部门全面加强合作,争取信贷支持;同时,加大县级财政投资力度。
2、健全水行政管理体系。深化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县、乡各级水利部门事权,建立事权清晰、权责一致、规范高效的水行政管理体系。
3、健全水利建设市场监管体系。推行水利工程质量终生负责制,严格实行红黑名单管理,全面强化水利建设质量、资金、安全监管。
4、健全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水生态文明标准体系,推进河湖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红线管控,做好水土流失治理综合防治、河湖水生态修复、重要河湖源头及河口保护。
5、健全水利工程长效管理体系。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工作,建立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水利工程管护制度,健全工程运行维护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二)深化水管理体制改革
1、深化水利工程建设机制改革
创新建管模式,积极推行水利工程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制,实行专业化、社会化、法人主体多元化建设管理。强化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推行水利工程电子招标,完善 水利工程交易平台,建立健全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加强质量监督管理,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2、深化水工程运行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职能清晰、责任明确的工程管理体制,社会化、专业化的多种工程管护模式,制度健全、管护规范的工程运行机制,稳定可靠、使用高效的工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奖惩分明、科学考核的工程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构建完善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创新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在确保工程安全、公益属性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维修养护、技术服务等水利公共服务,逐步交给市场和社会力量承担,推动水利公共服务承接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进水利工程规范化、精细化和现代化管理,建立水利工程管理台账制度。建立健全水利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目标考核和责任落实,加强水利安全监督队伍、执法装备设施和执法能力建设,严格执行水利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监管、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建设,有效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水利行业安全发展。
3、积极探索推进水生态补偿机制改革
推动建立水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区域协作机制和流域上下游不同区域生态补偿协商机制,探索水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方式及协商机制。制订和落实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保护收费制度,对矿产资源开 发等涉水经济活动征收水生态补偿费用,用于已破坏的河湖生态系统及地下水治理修复。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建立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及河湖库上游地区的补偿机制。
4、提升水利管理现代化水平,强化依法治水管水,创新水利工程管理方式,加强基层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水利管理现代化。
5、大力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强化水利先进技术和产品研发,加强水利基础研究,加强水利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大幅提高水利科技创新实力。
6、加快建立平邑县水资源统一调度系统。为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优化配置水资源,精细管理水量分配,体现节水优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7、加快水文配套设施工程建设。水文信息作为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的重要科学依据,要调整优化水文站网布局,扩大监测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水文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水文信息还是实施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限制纳污控制和管理责任监督考核等重要依据,要加强水资源监测与分析评价工作,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撑。要在骨干水网、枢纽调蓄、局域水网、雨洪资源利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中配套建设水文监测设施设备。
8、加强农村公共供水管理,保障农村供水安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安全卫士和节约用水的原则,统筹水资源,实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