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方远 徐庭馨
[导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人们生活环境却日益恶劣。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2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人们生活环境却日益恶劣。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与伤害。因此,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地建立一个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式,对周边的环境进行全面的评价。本文就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作出研究,以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评价指标
        前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上升,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在不断地强化[1]。在进行一些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已经来时全面的应用景观生态的方法进行评估,进而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永恒的生态绿色环境带来更多优质的方案。
        1、生态环境影响的相关理论及评价方法
        1.1、景观生态理论
        在完成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之后,相关单位还应当积极地进行人工植被的种植,弥补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遭受破坏的自然体系[2]。站在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而言,景观功能的优良程度在某种程度上由结构的合理性决定。因此,要对水利水电工程背景区域进行判定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空间结构合理程度判定。
        1.2、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
        1.2.1、现场勘查采样
        这是一种直接、简单的现场勘查采样方式,直接对评价区域的各种绿色植被的净生产力以及总生产力等生物量的数值进行充分的测定与评价,随后针对现场植被的样品进行取样,针对样品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得出准确性较高、实效性较强的结论。
        1.2.2、遥感技术
        通常情况下评价区域涉及的面积相对广泛,若这种工作单单依靠人力进行则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同时获取的信息相对而言较为滞后[3]。应用遥感技术则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评价区域较广的问题,因此在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该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2.1、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对于生态环境而言,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能够对其产生长久且广泛影响的工程,因此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评价指标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保障评价指标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具体评价指标得到更加真实的反应。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严格地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首先,综合性原则。由于评价指标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十分的广泛,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将各个地区的社会环境、人力资源以及经济环境全面地反映出来,针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的衡量。
        其次,科学代表性的原则。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过程中,有关设计人员应当充分保障评价体系指标的科学性以及严谨性,高度结合实践以及理论知识,为评价指标的代表性做出充分保障,确保其能够将生态环境的变化真实的反映反映出来。
        最后,动态性原则。作为一项能够对生态环境造成长久且深远影响的工程,水利水电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过程是动态性的,而反应该区域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趋势是评价指标的基本功能。该区域的人口、社会、资源的协调状况应当由评价指标进行合理地评价,为实现动态和静态的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价值
        作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生态系统也是评价生态系统面对外力作用的动态变化[4]。

客观、正确的认识到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动态变化的原因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保护的顺序由评价环境目标的重要性所决定。由于水利环境的影响评价涵盖多范围的内容,其不仅包括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还涵盖了历史的遗迹的消失、物种和自然景观的变化以及局部气候的改变等等因素,更有对于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2.3、建立评价指标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针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因水利水电工程产生的影响进行充分的分析,随后根据评价指标的三个子系统对相对应的参数与指标进行分层化,(生态环境子系统、社会环境子系统以及自然环境子系统),最终构成一个层次多样化的递阶结构,通过该结构,每个子系统之间的划分以及影响子系统的具体因素都能够被充分的明确,为划分评级指标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保障,对指数进行深入的分析。
        3、关于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的对策与建议
        3.1、建议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指标以及评价方法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保障发展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管理得到充分的平衡[5]。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下都开始高度关注生态环境的优化,对于人类文明建设以及人类思想意识的提升而言,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国家的经济而言,水利水电工程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产生一定的区域生态发展失衡的问题产生。水利水电工程行业中相关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到失衡再到平衡的这个过程。因此,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严格参照的当地的实际情况,真正能够实现生态环境友好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目标。
        3.2、对策
        我们应当充分地意识到,我国的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并不能够仅仅着眼于某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要真正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准备。就水利水电工程而言,其自身从工程项目成立、施工、竣工再到投入运行,相关部门应当对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充分的考量,站在全局的角度出发,对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及时的完善,最大程度避免景观受到破坏的问题发生。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为施工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做出充分的保障,促使水利水电工程自身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对于一些违反建设规定的行为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环境,要及时、有效的做出处罚,真正为区域水利水电工程应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水利水电工程以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其助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重视水利水电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我国该行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而言,不管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还是评价方式,其都能够对水利水电工程以及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转变,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的应用,真正为水利水电工程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工程效益的提升做出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胡良明,陈旭东,程红强,等.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定性评价方法的调查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20,No.385(03):77-79.
        [2]卜跃先,安贞煜,李晓东,等.湖南省生态水库工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例研究[J].人民长江,2020,v.51;No.667(06):73-76+182.
        [3]山红翠,盛东,徐幸仪.基于聚类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的湖南省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0,000(001):P.2-8.
        [4]刘建民,梁合昌,刘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J].财政监督,2020,No.468(06):29-33.
        [5]吉鹏飞.基于水土保持工程生态效益价值的研究——以洛阳市洛河水土保持工程为例[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048(002):252-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