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孙庆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孙庆
[导读]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期施工运行过程中,必须要提高环保意识,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北分局石家庄管理处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期施工运行过程中,必须要提高环保意识,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指通过修建工程来控制、调配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进而达到除害兴利目的,是人类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工程类型。不过水利水电工程有着极强的系统性与综合性,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其中既包括正面的积极影响,也包括负面的消极影响,其中前者包括如通过水力发电减少火力发电污染、减少洪涝灾害、减少地下水开采量等,而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影响生物生存与生长、增加地震可能性、促使区域气候发生变化等。尤其是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与破坏更是不容忽视,诸如施工过程中开采石料会破坏山体结构,水质变差,产生大量固体污染物,产生噪音污染,危及野生动物生存以及气候稳定,这些危害均不容忽视。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2.1水文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周边环境进行相关的改造,给当地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比如,在施工时会对周围的树木进行砍伐,威胁到动植物生存,大面积开发树木,还会造成水土流失,给当地气候、气温带来影响;水利水电工程通常建立在河流的基础上,导致河流上游流速缓慢,河流自动净化能力严重下降,严重时会破坏水质,堵塞河道;水库的建立还会直接影响到水温结构、微生物以及水体生物等等,给水中藻类植物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藻类植物迅速繁殖,大量水体浮生物增加,给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成以后,随着储水量的不断增加,水蒸气不断增加,空气湿度也会加大,从而进一步引起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加,引起土质发生改变。
        2.2土地利用的影响
        水利的建设也会对土地资源带来一定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会占有大量的土地,除了水利水电工程本身占地以外,往往还会增设许多临时水利设施也会占用大量土地,同时还会带来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些现象都会导致当地土地资源浪费。水利水电工程结束以后如果没有及时对土地的挖掘、占用进行处理,就会给山坡、表土带来不良影响,给周边植被造成破坏、侵蚀的同时还会引发河道堵塞问题的出现。
        2.3生活垃圾的影响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素质、文化等方面的欠缺,会出现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现象,这些废水的随意排放进入河流以后就会给水体带来严重污染,对河流里面动植物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导致生态系统不稳定,增加水体中的疾病,给当地人们健康带来影响。除了污水给当地人们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以外,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也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比如,施工中一些沙子等固体材料容易污染土壤;土石、石灰、粉末以及水泥等悬浮颗粒物也会造成大气污染,同时,因为地表水的侵蚀,这些施工材料也会随之流入河流造成水体污染。
        2.4生态平衡的破坏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导致的就是生态环境污染,主要就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对水生生物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造成物种的灭绝,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打破原来生物链,严重也会引发瘟疫等一系列灾害。
        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3.1定制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一般规模都是比较大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定制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比如,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前,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调查,预测工程施工会给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定制科学的环境保护方案,最大限度的降低因施工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一般环境影响预测都是根据环境实际情况来实施的,其环境调查一般包括:气候、水质、土壤以及水生物状况等,然后专业的技术人员在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分析,预测出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出保护措施,使水利水电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3.2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可以通过过鱼设施,增殖放流等方法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达到平衡,促进水利水电生态补偿机制更加稳定化、持续化发展。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政策引领、施工评估和实地调查等方式,有效监督施工企业提高环保意识。同时,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定制过程中必须坚持“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坚持遵守“绿色施工、高效施工、安全施工”的施工理念,注重新型环保技术的研发,有效提高环保意识。
        3.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同时,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只有深入认识到生态环境破坏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才能够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加强环保意识,首先,在水利水电施工之前定制合理的设计方案,时刻遵循环境保护原则,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方案,提前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规划,侧重细节,针对每个施工环节作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其次,在水利水电施工之前,对可能存在的动植物种类、栖息环境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尽量保持原有生态平衡,减少对动植物的影响;再次,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选用环保建材,有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后,施工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和理念,不同地区施工生态环境也不尽相同,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地质、土壤以及水文等对施工手段进行调整,尽量保持原来的风貌。
        3.4加强工程运行管理
        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管理,促进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定制科学合理的调度运行方案,使水利水电工程充分发挥其最大价值,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求。然后,在满足人们生活用水的基础上,以实现生态效益为目标开展工程生态调度工作,同时,确保河道充足的生态用水量,保证发电、灌溉、航运用水充足。另外,根据工程调度相关设计、报告要求定制科学的环境监测方案,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开展。
        3.5加强环保档案建设与管理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环保档案进行科学建设,从工程项目前期准备到施工进行再到工程验收及投入使用的整个阶段,对全过程的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务必要保障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合理借助信息化技术,全面提高环保档案建设与管理水平,如在工程设计阶段利用无人机航拍、GPS定位等收集地质信息,建立工程环保信息数据库,在施工进程中利用电脑实时监测和采集相关数据,利用信息系统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并生成相应的报表、资料、文件等,基于大数据技术挖掘档案数据并充分利用。
        结束语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在防洪、发电、农田灌溉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合理的利用了自然。水利水电工程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生态环境的改变给很多动植物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怎样使水利水电工程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同时,协调好生态环境做好环境保护也是人们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润新.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大众标准化,2019(18):68+71.
        [2]杨娟娟,杨波.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河南科技,2019(35):154-158.
        [3]岳娟,刘绮,薄滔.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9,37(11):58-60.
        [4]付媛.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居舍,2019(31):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