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盱眙县水土保持办公室 211701;2、盱眙县东灌区管理所 21175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于社会水利工程愈来愈重视,国家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力图通过水利工程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然而,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时,建设范围和建设规模逐年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平衡,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基于这样的工程建设模式,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也正积极进行生态调度工作,力图借助生态调度工作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一方面保证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影响,促进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平衡发展。因此,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资源和环境管理工作的落实和发展,成为当前水利社会工程建设的核心问题,值得相关工作人员和部门机构的关注。对此,本文首先叙述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效应,随后对国内外的水利工程生态效应和调度工作的研究进行简要分析,最后阐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下,水利工程研究发展的方向。以此来供相关专业人士交流思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效益;生态调度
引言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社会基础工程的需求量巨大。加之,我国政治结构体系的优势性,利于我国开展大型社会基础工程建设。基于此,我国成为世界上水利工程最多的国家之一,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社会大众在享受水利工程带来的便利和经济价值的同时,我国的流域生态系统却不断受到水利工程的影响,控制甚至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水文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身环境的平衡。作为大型的社会工程,水利工程会大大影响自然环境,而这种影响既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和部门应该积极将水利工程进行完善和调整,借助生态调度工作将水利工程带来的自然环境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并突出其自身生态修复能力,从而实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同步发展。
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效应
(一)全流域开发导致生态负效应蔓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水库建设工作也在逐渐深化落实,水库数量愈来愈多。尤其是近几年来,更是取得较大的发展成果。并且,这些水库建设项目不仅集中在支流上,在干流上也有很多的水库建设项目。在这样的建设规模之下,水库建设呈现出明显的整体性,其建设工程逐渐在河流流域全面开放,对于该流域的生态影响愈来愈大,甚至呈现出上游影响下游的趋势。而这样的建设规模,一旦缺乏生态调度控制,会大大破坏下游湿地的生态平衡,同时也会突出该流域的季节性变化。长期下去,会充分影响该地生态系统的安全,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二)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过于简单,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近几年来,我国虽然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但是对于水利工程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却予以忽视,难以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价值。例如,很多水坝建设工程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突出水坝的阻隔作用。长期下去,会影响当地生物的交流,甚至会让当地生物的绝迹。而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部分区域已经意识到生物环境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也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保护措施。但是,这些措施过于简单,保护力度不够深入,难以消减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影响。
(三)南北差异明显
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为基础,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北方河流开发强度远远高于南方的开发强度,因此北方的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为明显,我国的生态调度工作应该积极以北方作为核心。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北方地区河流水资源开发效率较高,尤其是对黄河的开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满足北方城市的基本需要。而南方,虽然对长江、珠江地区进行有效开发,然而开发力度相较于北方还是较弱。其中,西南方的河流开发更是较少,几乎可以忽略。基于这样的开发现状,北方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值得相关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重视[1]。
二、国内外的水利工程生态效应和调度工作的研究
(一)国内研究
国内对水利工程的研究愈来愈重视,而关于生态效应的研究,其主要是以指标体系方向进行研究,很少有实际案例的研究,缺乏实践性价值。其次,对于生态效应的维护工作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研究也较少,不利于指导实际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最后,国内对于生态效应的研究缺乏明确的约束指标,研究内容不够准确、针对。而如果没有这些针对性、约束力较强的指标、措施研究内容,很难引导相关建设单位进行水利工程的调整,不利于落实具体的保护措施,很难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而关于生态调度工作研究,我国取得较大的实践成果,包括保护水质、泥沙淤泥清理、下游湿地保护工作等方面,都有具体的案例研究和实践。但是,我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模式还有完善空间,生态调度研究缺乏明显的长效机制和扎实研究,并且研究过于表面,缺乏对生物多样性的实例研究[2]。
(二)国外研究
国外对水利工程生态效应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水利工程对当地水域的水文情况改变、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当地河流景观变化三个方面。整体的研究比较深入,并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价值。而关于生态调度工作的研究,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例,其研究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能够更好地落实到实际管理工作之中。其次,由于发达国家的法制体系比较完善,能够通过有效立法来加强社会对于河流保护的重视程度,提高保护效率。最后,对于生态调度的研究较为深入,有着细节性的实验、检测数据来对实际的研究进行反馈。
三、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下,水利工程研究发展的方向
(一)注重约束性条件的研究
当前,我国在进行水利工程开发管理和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工作时,很难形成实际的约束性生态标准和准则,难以引导相关工作人员和部门开展实际工作。而国外发达国家对这方面的研究有更多的经验和成效,对此,相关研究人员应该客观认识差距,对国外研究进行一定程度的借鉴,围绕不同的水利工程以及当地区域进行研究,逐步开展约束性条件的研究工作,从而更好地改善当地的水利工程建设效果[3]。
(二)加强制度建设研究
由于生态调度研究工作涉及到较多的研究内容,并且研究范围较广,需要大量部门进行有效配合。对此,我国在开展生态调度研究工作时,应该明确生态调度工作落实的具体法律地位,并且积极将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统一,落实各项工作细节内容。并且,还应该放宽权限管理,让水库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权利,从而更好地突出生态环境的灵活性管理。此外,相关研究人员也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更好地构建管理体系,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度的研究[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项目工程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向,对于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但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于当地的环境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如何凸显积极影响,消减消极影响成为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对此,相关工程单位和工作人员应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和控制,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性和高质量性。
参考文献:
[1]于海云.中国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与生态调度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35):1696.
[2]王海全.新我国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与生态调度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9):00183-00183.
[3]邓茜.中国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与生态调度研究[J].江西建材,2019(8):137-137.
[4]向志远.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与生态调度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11):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