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李建国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李建国 贾广平
[导读]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的难度日趋加大,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健全,使耕地保护面临多重压力。
        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综合整治服务中心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的难度日趋加大,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健全,使耕地保护面临多重压力。信息技术使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使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关键词: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
        引言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恢复利用生产建设活动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活动。近年来,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农村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得到了合理利用,布局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得到不同程度的完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了优化,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信息化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如何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与热点。
        1土地整改概念
        在土地整治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因土地整治问题始终都在探索。结合前人研究,对土地整治工程做出以下界定。土地整治工程是指通过合理而有效的行政、经济及工程技术手段,对农村的农田、水利、公路、山林和村落进行综合治理,在尽力提高耕地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其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业灌溉与排水、农田道路、农田防护等多类型的工程项目。
        2土地整治工程信息化的有效应用
        过去的十几年实际工作当中,我国的土地整治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当时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发展的时间较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旧起步较晚,发展实际较短,因此在工作当中利用新兴技术及信息软件对土地整治进行动态监督与管理,掌握可靠数据,为未来土地整治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2.1土壤环境监测
        土壤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安全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当土壤环境较好时,土壤可以为农产品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由此产出的农产品可以对人类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土壤环境较差时,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变差,由此产出的农产品会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土壤环境监测是土地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在土地整治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为土壤环境监测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技术支持。在项目前期的立项可行性研究、项目实施和后期管护过程中,通过土壤监测在第一时间对项目区土壤的污染情况进行判断。利用信息遥感技术与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土壤的变化情况进行实时观察,第一时间了解土壤沙漠化情况及土壤侵蚀情况,并针对此类情况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土地整治工程的开展提供更加全面、详细的信息支持。
        2.2土地利用数据获取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影响土地整治工程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与过去人为调查相比,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更加系统的检测,在第一时间详细反馈土地利用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可及时发现土地在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就现阶段而言,影像方式不仅可以获取土地的光谱信息,而且可以通过遥感图像进一步了解土地地形地貌与现状,继而为土地的实际应用方向提供信息与图片支持,同时通过三维建模,可以实现对项目的精准设计。
        2.3土地信息管理
        为了确保土地整治工程的可行性,在开展资料土地整治工程前,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充分收集、妥善保管、严谨分析,为土地整治工程的开展提供一系列完整的数据信息支持,使土地整治工程的开展更加具有可行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的应用,现有的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也发生了相应改变,土地整治项目的管理方式更加趋向于信息化、网络化。

就土地整治与土地资源管理的实际流程而言,其管理方式更加趋向于信息化的平台管理,将各阶段录入的信息与大数据库中相关信息比对,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的监测和监管质量。
        3土地整治工程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3.1趋向于整体化
        土地整治工程的开展需要多种先进技术的支持,包括定位技术、水资源节约技术、动态遥感监测技术、土壤恢复技术、生态保护技术等。如果将土地整治工程当成一个整体,那么这些信息技术就是其组成部分,因此土地整治工程的开展需要各项信息技术的共同配合。在开展土地整治工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其工程内容进行合理分配,使各项技术之间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开展。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土地整治工程的工作进程,而且可以提高土地整治工程的工作效率,使土地整治工程的发展更加趋向于信息化、整体化,使土地整治工程的开展更加具有科学性。
        3.2趋向于生态化
        由于各个地区的土壤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各地区土地整治工程任务也存在差异性。各个地区在实施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了解地区土地整治工程的需求,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制订科学严谨的土地整治实施方案。信息技术在土地整治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土地整治工程的发展方向也不再仅局限于土地资源利用,其发展方向更加趋向于多元化,如保护生态环境等。水资源保护、土壤资源保护是我国土地整治工程生态化发展的关键。利用信息技术,工作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当地的相关信息,并依据信息数据对现有土地整治工程进行完善与调整,使其在满足土地整治工程发展目标的同时,为维护当地生态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3趋向于智能化
        虽然土地整治工程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土地整治工程信息智能化依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土壤资源合理利用、节约水资源的工程计划与施工流程也同样更加趋向于智能化。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工作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明确土地整治工程在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为土地整治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土地整治工程智能化的推动下,可以为土地整治工程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信息支持,使实施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3.4全过程动态化发展
        在土地整治工程的管理过程当中,必须要有大量的数据信息。无论是对项目的运营还是管理,都将带来许许多多的数据信息,如果可以做到全面收集,就可以为土地整治工程的高效建设带来帮助。为此,要强化对土地监测技术的研发,以更好地实现土地整治工程动态化的管控,使之能够对工程中的相关信息及数据进行实时地采集。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来得到可靠而准确的数据信息,以便于土地整治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在此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信息技术来进行土地整治工程全过程的数据采集,一定要严格检查数据质量,做到对数据信息质量的全面把控,从而给工程管理的开展提供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整治工程信息化的应用和开展对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土地整治工程信息化快速发展,但依然缺少可以借鉴的经验。在发展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及时发现土地整治工程存在的弊端与问题,及时研究并作出相应调整,为土地整治工程信息化的应有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德洛.我国土地整治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探讨[J].江西建材,2014(13):29-30.
        [2]苗剑萍.土地管理信息化方案与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8):146.
        [3]盛海波.土地整治工程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3):197-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