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工程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研究 谢亮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谢亮
[导读] 摘要: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下综合管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够切实提高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率,保证各地下管道、管线之间的有效配合。
        新疆维泰开发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1
        摘要: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下综合管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够切实提高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率,保证各地下管道、管线之间的有效配合。文章通过对综合管廊建设特点进行分析,对综合管廊施工技术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综合管廊;市政工程;工程建设;管廊技术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和挤占愈发频繁,导致可利用的城市地下空间变得极其有限,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和挑战。为避免各类地下管线占用过多地下空间和相互间的铺设冲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应用更加具有适用性和现实性。
        1市政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的特点
        伴随着我国市政综合管廊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发现现有的管廊通道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城市内部的管廊呈现出集中化的趋势,对于不同的管道来说,集中化趋势便于相应部门对管道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加强了工作的效率,并提升了城市相关部门对这些管道的监督。如果管道在出现问题时,也要尽可能降低由于管道分布所引起的混乱,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提供管道服务。集中化和统一化,也便于工人对出现事故的管道进行及时的维护,帮助国家节约维修费用,降低成本。第二,管道的建设应当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特别是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市政管廊应当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与人民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城市中许多高层建筑逐步增多,许多开发商对地皮的需求也日益的增加,如果管道不能符合城市的需求就会阻碍城市建设。特别是一些建筑对周围建设环境的要求较高,管廊的分布必须要绕过这些重要建筑以便城市布局,增加的线路会大大提高财政部投入的资金,最终影响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要结合城市的发展建设对市政的综合管廊进行合理分布,特别是对一些管道要实现集中化处理,从而让城市更好的发展。
        2综合管廊工程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技术分析
        2.1基坑开挖支护方式
        综合管廊一般建在交通繁忙的市区,施工路段管廊基坑因周边环境限制难以满足放坡开挖的要求,大多采取支护开挖。开挖时应及时支撑,以免槽壁失稳出现坍塌。基坑主要开挖支护方式如下。第一,开挖深度6~8m建议采用“钢板桩+内支撑”基坑支护形式,如基坑顶部周边建筑物或其他结构不允许基坑有较大变形,则需采用刚度较大的支护形式(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等)。第二,开挖深度8~15m建议采用刚度较大的“灌注桩+内支撑”基坑支护形式。第三,开挖深度大于15m建议采用刚度更大的“地下连续墙+内支撑”基坑支护形式。第四,地下水位较高可在支护外侧采用水泥搅拌桩止水。建议由市政府主导,成立项目建设管理机构(由市住建局、区建设局或另行委托的总协调公司组建),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管理,形成对各管线单位的统筹。根据现状及规划资料确定管廊横断面后,项目管理单位以公文形式将设计单位的管线入廊类别及管廊横断面情况提交给各部门,并征求各管线单位意见。设计单位根据意见修改或提出建议,再由项目建设管理机构通知市住建局、市土地开发中心、规划局、区住建局及各管线单位责任人,召开管线入廊协调会或入廊专家论证会,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入廊同意书。
        2.2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大钢模及快拆体系施工技术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大钢模及快拆体系施工技术,是结合了组合模板施工工艺以及盘扣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的综合技术。该技术能有效加快城市综合管廊施工速度,提高管廊工程施工质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利用定制可移动式组合大钢模作为侧墙模板,盘扣支撑体系+木模板作为顶板模板,以及钢模板在加腋部分特殊构造,实现侧墙、顶板模板可独立拆除。在施工过程中,快速拆除侧墙模板,将大钢模侧墙模板推至下一流水段组织施工,既保证拆模时间满足顶板强度要求,又可立即组织下一流水段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2.3做好管廊钢筋与砼浇筑工作
        综合管廊的施工工程,还需要做好管廊钢筋及砼浇筑工作。根据该综合管廊的实际需求,在施工过程中,将管廊纵向每隔30m设置变形缝,并进行连续浇铸。同时,在底板之上的30~50cm的位置,设置水平施工缝。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时,要先对底板上的50cm进行第一次浇筑,再对墙身以及顶板进行第二次浇筑,选择使用钢板止水带连接两次浇筑。与此同时,还要做好预埋件的安装工作,即将管廊顶板的预钢板安装在管廊的正中位置,每隔5m预埋一道。
        2.4顶管法施工技术
        顶管法是一种暗挖式施工方法,在管廊穿越铁路、道路、河流和建筑物等障碍物时,常采用此种方法。施工原理是通过传力顶铁和导向轨道,用支撑与基坑后座上的液压千斤顶将管线压入土层中,同时挖除并运走管正面的泥土。此种方法适用于软土地段和富水软土地段。不需要明挖土方,对地面造成的影响较小。只需一套简单的工艺设备,过程简单、操作难度低,能够有效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具有缺陷,只适应于中型管道施工,管线变向能力差,纠偏难度大。
        2.5防水施工技术
        首先,做好底板与垫层防水施工工作。综合管廊进行垫层以及底板防水施工工作时,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防水处理工作。综合管廊主要采用混凝土浇筑,底板一般选择使用1.5mmCPS反应黏接型防水卷材,配合C20细石保护层以及1mm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构建防水保护层。垫层的混凝土等级达到C15级别,而管廊的主要结构混凝土的等级达到C40FS102级别,属于密实型防水混凝土。这就需要在垫层上做到四层防水处理工作。首先,当垫层浇筑工作完成后,需要在垫层上铺设20mm厚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其次,选择使用1.5mmCPS的反应黏结型结构高分子湿铺防水卷材,铺设在找平层的上面;再次,需在防水卷材的上面,另行浇筑50mm厚的细石砼保护层;最后,在保护层的上面,还需铺设一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的防水涂料,厚度要保证达到1mm。其次,做好顶板与墙身防水处理工作。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顶板与墙身的防水处理工作。综合管廊的顶板防水,一般选择使用1mm厚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来构建防水层,并配合水泥素浆黏结层,并运用1.5mmCPS防水卷材搭配50mm厚的C20细石砼保护层构建高效的防水层。而管廊的墙身,则选择使用1mm厚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配合水泥素浆黏结层以及1.5㎜CPS防水卷材和50㎜厚的厚聚苯板构建防水层。
        2.6环境保护技术
        综合管廊施工环境检测控制装置可有效提升管廊施工的施工环境。该装置主要包括直流电源、探测器模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及探测板。探测板上设有吸气扇和多个空气检测传感器(包括粉尘传感器、氧气传感器、CO传感器、VOC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探测器模块分别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探测板连接,直流电源分别与探测器模块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气连接。探测器模块用于数据处理及报警输出功能,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用于检测电源状态及探测器的报警输出状态,空气检测传感器用于对空气进行检测并获取空气参数,吸气扇用于对环境空气进行主动吸气。该装置体积较小,便于移动式监测,可以同时监测多种参数,并自动采样和自动分析,测量浓度直接在显示屏上显示。当参数达到设定的报警值时,仪器会声光报警;达到控制值时会启动风机,进行机械排风,从而实现综合管廊施工环境的监测与智能控制。
        结语
        综上所述,促进市政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我国当前现有的集中管廊建设和管理模式,并重视综合管理施工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综合管理施工建设水平,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提高社会生产力。
        参考文献:
        [1]李果.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施工技术[J].工程机械与维修,2020(1):92-93.
        [2]林天.市政工程地下综合管廊防水施工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178.
        [3]王传博.城市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施工方法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4):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