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社区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0月第28期   作者:蒋舜
[导读] 社区信息化建设在大数据背景下有了全新发展。大数据为社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强有力的保障。

        蒋舜
        中徽建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省,230088)
        摘要:社区信息化建设在大数据背景下有了全新发展。大数据为社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强有力的保障。以下是本文对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相关措施的分析,目的是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促使我国社区服务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大数据;社区信息化建设;对策

        智慧城市构建不可缺少的内容就是社区信息化。大数据为社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现代社区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秉持人文服务理念,提高社区精细化服务水平,由此构建出具有现代化信息特征的社区服务平台。
1社区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1信息资源缺少共享性
        信息资源共享性对社区信息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社区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信息孤岛问题,导致数据信息在各部门难以最大程度共享。举例来说,省级平台集中了国土、卫生计生、工商、税务等信息,但是市级及以下平台则不能获取这些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性不高会制约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
1.2顶层设计缺乏,技术标准缺少统一性
        大数据背景下社区信息化建设需要依照统一的顶层设计,但是目前多数社区信息化构建中普遍存在顶层设计和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尽管有些地区制定了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性文件,但是这些文件多数停留在宏观层面上,不够细化。各个地区对于标准性文件的解读也各不一样,这样也影响了社区信息化建设标准、进度以及层次的一致性。此外,参与社区信息化服务建设的主体也各不相同,有的地区是民政局带头,有的地区是国资委带头,还有的地区是城管局或者综治办等带头,多头管理模式下也对大数据下社区信息化建设产生了较大阻碍[1]。
1.3社区治理体制与信息化服务缺少协同性
        社区治理体制与信息化服务缺少协同性是大数据背景下社区信息化服务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社区职责与基层政府职责不明确,导致多数社区工作者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在岗位的职能,极大降低了社区自主治理水平。加上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执行力度不足,一些社区存在职责转嫁等问题。社区工作者承担的工作压力较大,政府职责过分下放到社区将进一步加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压力,繁重的工作对社区信息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会带来较大影响。社区职能定位不够明确也会阻碍社区信息化服务系统模块的设计,难以确保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多数社区秉持八小时工作制,八小时之外群众一旦遇到紧急事情将求助无门的。上述问题均可体现出社区治理体制与信息化服务缺少协同性,难以提高社区信息化精细化服务水平。
2大数据背景下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2.1优化并完善顶层设计
        针对目前我国社区信息化服务建设中顶层设计缺乏的问题,需要积极优化并完善顶层设计,加快社区信息化服务建设的脚步。国家层面上的顶层设计需要对建设理念进一步明确,依靠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指导思想推进我国社区信息化服务建设。一是明确智慧城市构建涉及的内容,如社区服务信息化管理,将社区服务信息化管理纳入到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确保智慧城市与社区信息化服务建设同步进行;二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协调机制,该机制可明确各部门职责,能确保工作人员权责有效落实。此外,协调机制可有效解决各部门之间协调障碍,能推进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提高资源共享程度;三是社区信息化建设需要参考相应的标准,并总结以往建设经验,依靠现代化科学技术提高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


2.2提高社区治理体制与信息化服务之间的协同性
        提高社区治理体制与信息化服务之间的协同性,需要加快原有社区服务模式与治理体制的创新。一是社区服务可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确保社区可有足够的资源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提高社区自主治理水平;二是积极构建“三社联动”机制,所谓“三社联动”机制将社区作为平台,社会组织作为载体、社工作为骨干,推进社区信息化服务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加快推荐社区应急服务机制建设,所谓应急服务机制就是保障社区在24小时都可以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以此满足社区群众在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需求。社区治理体制与信息化服务之间紧密配合,可进一步提升我国社区信息化服务建设的水平[2]。
2.3借助大数据推进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程度直接关系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水平。针对目前我国社区信息化服务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不足的问题,需要借助大数据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性。一是在省级单位领导下构建大数据中心,鼓励各地市二次开发并利用大数据,确保各个社区数据资源可全面收集;二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数据采集与共享机制,该机制可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程度。首先社区可推广网格化信息服务管理模式,此种管理模式可加快数据收集的速度。再者社区在收集数据资料时要充分借助移动通信技术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数据收集水平。最后积极加快各部门之间业务的融合,政务数据资源有效融合可提高社区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三是强化对社区信息化服务的安全管理,积极将安全防范措施融入到技术层和应用层,并构建完善的法规条例。依靠法规条例确保社区信息化服务的安全性和规范性[3]。
2.4深度推进信息化,落实社区精细化服务模式
        深度推进信息化建设,落实社区精细化服务模式,可增强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能提高人们对社区服务的信任感。落实精细化社区服务模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加大社区精细化信息服务的宣传力度,促使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信息化服务建设中;二是促使社区信息化服务向更广的领域拓展,扩大服务范围,确保特殊群体也能享受到社区信息化服务;三是制定并完善与社区信息化服务建设相关的法规条例,确保信息化服务建设有序开展。
2.5壮大社区人才队伍,提高社区信息化服务水平
        人才队伍是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大数据背景下社区信息化建设更需要以人才为基础。壮大社区人才队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构建科学完善的社区人才聘用制度、薪酬保障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确保社区工作人员工资组成方式的多样性,包括基本工资、职称工资、岗位工资以及绩效工资等,将其纳入国家财政。制定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参考标准和科学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社区工作人员选聘时需要将社区工作师资格作为约束条件之一;二是做好对社区志愿者的培训工作,构建社区志愿者注册平台,借助大数据实现对社区志愿者的管理。同时制定社区志愿者服务相关的法规条例,依据法规条例明确社区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确保社区志愿者服务的公益性特征。民政部门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区志愿者的规范化管理,解决多头管理产生的诸多问题[4-5]。
3结语
        综上所述,社区信息化建设在大数据背景下还面临多种问题,要想加快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脚步,就需要全面分析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应问题制定有效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社区信息化服务水平,构建精细化的社区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晓川.大数据背景下社区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12-15,35.
[2]王卉.扬州市宝带“智慧社区”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18.
[3]刘昊.信息化背景下社区警务工作建设研究——以T市公安局Y分局为例[D].山西:山西大学,2018.
[4]方方.中小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9):87-88.
[5]李飞,唐凤英.社交媒体时代农村社区的信息化建设[J].东南传播,2020,(4):49-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