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培鑫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辽宁大连 116021
摘要:本文讲述一种铸造吊座的表面缺陷的判断及修复方法。
关键词:焊修、焊接缺陷的修复
正文
1.实验分析
在如图1所示位置,垂直铸造吊座缺陷方向刨开,截取试样进行宏观腐蚀后观察,见图2。
2.受力分析报告
2.1静强度计算
采用第四强度理论导出的等效应力(又称Von Mises 应力)来评价,材料不发生破坏的条件是:
2.2疲劳强度计算
本文根据TB/T 3548-2019《机车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 总则》中规定,对于没有材料疲劳极限图,可采用以下方法校核疲劳强度。
在运营载荷工况下,满足
.png)
2.3结论
在超常载荷工况下,后吊座等效应力最大值为84MPa,小于材料屈服强度,最小安全因子2.74,大于1,满足静强度要求。在运用载荷工况下,后吊座最大等效应力56MPa,小于许用应力153MPa,安全因子2.73,满足疲劳强度要求。
3.分析结论
3.1基于力学分析,此铸造吊座在超常载荷工况下和运用载荷工况下,应力都远小于材料屈服强度和许用应力,满足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要求;
3.2对铸造吊座缺陷的宏观和金相观察均表明:在铸造吊座探伤发现的缺陷为焊接未熔合原始缺陷,不属于疲劳裂纹。
总结结论:此铸造吊座,不会出现疲劳裂纹,本文出现的缺陷为原始焊接缺陷。
4.缺陷修复工艺
4.1当缺陷呈沟状或条状时:
1)使用风动角磨机和电动铣刀打磨缺陷位置,对需要补焊的位置焊道进行打磨。起始位置应打磨圆滑过渡,坡口长度不小于30mm;
2)磁粉探伤确认缺陷被彻底消除;
3)打磨焊道成60°坡口;
4)作业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
5)焊接前要检查确认焊机绝缘层无破损,确认接地良好;
6)使用火焰将待焊修区域预热到100~150℃范围;
7)不允许在铸件非焊补表面上引弧,施焊过程中焊丝应位于焊道中间位置,焊丝与母材夹角控制在70~80°范围内;
8)使用平焊、平角焊、横焊位置进行焊接,焊接参数参考表3;
表3 焊接参数
.png)
9)每道焊后须进行焊道打磨,完全打磨清除氧化皮等杂质,使用测温枪测量层间温度≤250℃后方可焊接下道焊缝;
10)焊缝盖面余高0~3mm。
11)每道焊缝焊后,在焊缝温度维持在100~150℃之间或在400℃以上时,用手锤敲击以消除残余应力,敲击范围为焊缝及其焊缝两侧20mm范围内,敲击时应用力均匀密集,力度适中,不可过分用力以损伤焊缝表面,敲击方向:横向方向为自左向右,纵向方向为焊缝起弧端到焊缝收弧端,锤击时间不小于2分钟,完全冷却后将焊缝打磨平整,对焊缝进行湿法连续法磁粉探伤,无磁痕显示方为合格。
4.2当缺陷呈坑状或若干小缺陷聚集时:
1)使用风动角磨机和电动铣刀打磨缺陷位置,对需要补焊的位置焊道进行打磨。
2)磁粉探伤确认缺陷被彻底消除;
3)打磨焊道,坡口表面应露出母材金属本色,坡口底部与侧壁过渡要圆滑,不得留有尖角,坡口及其两边各10mm~20mm范围内应清除油污、铁锈和其它杂物,坡口形状应根据铸件截面厚度、坡口部位及焊工操作条件等确定,坡口加工尺寸可参照下图4的要求;
.png)
9)每道焊后须进行焊道打磨,完全打磨清除氧化皮等杂质,使用测温枪测量层间温度≤250℃后方可焊接下道焊缝;
10)焊缝盖面余高0~3mm;
11)每道焊缝焊后,在焊缝温度维持在100~150℃之间或在400℃以上时,用手锤敲击以消除残余应力,敲击范围为焊缝及其焊缝两侧20mm范围内,敲击时应用力均匀密集,力度适中,不可过分用力以损伤焊缝表面,敲击方向:横向方向为自左向右,纵向方向为焊缝起弧端到焊缝收弧端,锤击时间不小于2分钟,完全冷却后将焊缝打磨平整,对焊缝进行湿法连续法磁粉探伤,无磁痕显示方为合格。
参考文献:
1.TB/T 3548-2019《机车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 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