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律动——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贾俊艳
[导读]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贾俊艳         
         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第一小学   848300
        【摘要】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反观现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拥有很大的弊端,同时也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懂得创新,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态度,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且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也要懂得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与探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心”的律动;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正文】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心”的律动就是指“五心”教育,主要包括忠心,爱心,关心,孝心和信心五大内容,其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今天主要探究的问题就是如何跟随“心”的律动,提高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在今后拥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
        一、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设立教学目标,把“五心”教育作为教学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此外教师也要懂得采用开放的教学态度,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投身于课堂之中,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此外教师也要懂得在实践中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其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
        例如在学习《装扮我们的教室》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改变古板的课堂,开展实践课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教师要懂得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发动脑筋进行思考,如何进行班级的装扮。教师是属于大家的,每个学生的想法自然而然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面对这一现象时,要教会学生懂得服从,并且也要关心照顾到每个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出来,选择最好的方案进行实施,明确了教室的装扮方向后,教师也要对落选学生进行鼓励,使得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接下来让学生自行组队分配各自的任务,让学生明确目标,在进行班级装扮时,教师也要懂得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互助帮助的优良品质,从而真正达到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目的。在实践中使学生懂得忠于班级,服从命令,懂得关心爱护每一个人,真正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效。
        现代社会发展十分迅速,有着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出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最受欢迎的科技就是多媒体技术,它将文本,视屏,音频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讲天性比较活泼好动,难以集中精力进行知识的学习,而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学习,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效。
        例如在学习《我们在公共场所》时,如果教师只是单单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可见一斑。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在公共场合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如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乱丢垃圾和遵守规则等注意事项利用多媒体做成小视频,让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印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进行模仿与学习,帮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青年。此外教师也要对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满足,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
        三、课下作业要具有开放性,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如果学生只凭借上课来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下的自主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打破传统的作业模式,不要留一些枯燥无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课下的学习,教师可以留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真正的进行思考与学习,并且在无形之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只有将课上学习与课下学习相结合,才能使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达到教学的真实目的。
        例如在学习《为父母分担》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家庭生活中,为学生布置家庭实践作业,帮助家长做家务,给父母洗脚等相关内容。首先这样的作业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也能让学生看到家长的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孝心,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得到升华,可谓是一举两得。
        【结束语】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遵守“五心”教育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也要采取开放的教学态度,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孝心的优质青年。也希望能够为祖国奉献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少年。
        【参考文献】
        [1]王春冬.知行统一,评督合力——浅谈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华夏教师,2015(05):28-29.
        
        [2]桑庆民.浅析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妇女(下旬),2014(06):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