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贤
石家庄市栾城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1430
摘要:当前中职大多数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较低、语文学习欲望,很难推进中职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为了改善中职语文教育现状,教师应抓住学生情感空间大、自由的特点,充分利用情感教育的教学优势,将中职语文与情感教育相融合,打造高效的中职语文课堂。
关键词:情感教育;中职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1.1增强语文学习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更注重人文情感,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文本知识的传授,更要让学生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的“真善美”。当学生在对事物产生了强烈情感之后,对文章就更容易理解以及记忆,感受越深记忆也就越强。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开展教学,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的热情,自愿参与到语文学习中,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强化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1.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互动式课堂
情感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感受文章中的深刻情感,体会教师的深切关怀以及爱意,随后学生便可以将感受到的爱进一步传递出去,与同学友好相处,与老师相互尊重,改善课堂学习氛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语文课堂焕然一新。
1.3促进健全人格形成,增强综合素质
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情感教育,能够转变学生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对亲人、同学冷淡等情感缺失的现象。中职语文教材中包含的许多文章都是作者人格和高尚品质、坚强意志的体现。例如,《沁园春长沙》《离太阳最近的树》《老人与海》,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很好教材[1],对学生个人成长起到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让学生与作者进行灵魂与灵魂、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2.1感受亲情,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目标
为了保证情感教育过程的顺畅,教师要通过研究课文熟悉课文中的要点,找到情感共鸣点,做到“言出于口,意出于心”的熟悉程度。为了保证情感需求的有效性,教师要通过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不仅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要从学生层面进行感受,不能将自我的情感理解片面融入课程,不利于和学生产生共鸣[2]。在中国人民的传统观念里始终秉持“血浓于水”的价值观,将亲情作为所有情感的根本,让人无法割舍。亲情会给人温馨和安全感,当人们身处逆境时有亲情的温暖就会具有强大的力量,让人们有明确的目标,是整个人生幸福的起点,能在教学活动中牵引学生的心,让学生主动设置学习目标,并用积极正面的态度完成。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表达亲情的文章,其中不仅蕴含作者的情怀,对学生情感培养也有重要的启发。为了实现情感教育,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不仅需要传播教材中基本的知识点,更需要将课文中的情感与学生个体紧密联系,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新课标改革过程中教材也在不断完善改进,当前中职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更侧重于人文、德育教育,让教师有更多渠道开展情感教育活动。
例如,在开展《我的母亲》一文的教学活动时可以把学生分为两个学习小组,在课前分别收集与母爱、父爱有关的文章,并将文章中的感受加以提炼,进行课堂分享。让学生对亲情有一定的触动和感知,之后带着这种触动进行课文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为了巩固学生的情感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可布置“给亲人的一封信”相关课后练习,让学生把握亲情带给内心的波动,从而树立正面的情感思想。
2.2升华情感需求,教会学生感受生活
情感的表现并不外漏,是一个人内心感情的变化和感知过程,一个思想丰富的人需要更加丰富的情感支持,需要感受亲情、友情的温暖。但在感受这些情感的过程中人们要首先认识到自己的内心,学会审视和眷顾自己的灵魂[3]。而感知到个人情感变化的过程能有效激励人们主动开展一项新的、有难度的工作。同理,在中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也可通过学生情感需求的升华让学生发现自我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在不断产生和积累愉悦、振奋等不同的感情体验时学生就会形成与众不同的学习方式,这种高昂的情绪不仅能推动学生持续开展学习活动,还有利于学生正面对待人际交往。
不可否认,教学活动是一个承载许多元素的综合体,课堂也是一个情感交流和互动的场所。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不断释放出情感元素,以学生的情感需要为主,从而获得学生的情感尊重。而只有不断扩大这种情感的联系才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目前学生与教师情感联系淡薄是中职语文教学开展的重要难题之一,受传统“说教式”、“亲子式”师生关系的影响,“敬畏心理”始终存在学生心中,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服从”的交流方式,不利于发展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事实上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变成一种潮流,也是教师和学生建立朋友关系的开始。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师友的支持与鼓励才能时刻保持正面积极的情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师和教材内容的引导,不断深化学生的情感意识,让学生通过建立友情需求感受生活的真善美。
2.3结合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传播情感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读书写字,是要让学生有基本的共情心理和从善意识。从语文教学活动来说,情感教育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式,让学生保持积极学习态度,在学习成绩上取得较好的成效[4]。中职学生正处于情感敏感期,任何一点事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情绪的波动,而中职院校在专注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往往忽略学生的文化需求。也就是说,目前中职语文课程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就无法在教学上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下也会出现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现象。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把握学生的情感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是当今中职语文教学急待改善的重要问题。
对此,在开展中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时除了上述的情感联系和情感共鸣的教学方式,还需要结合社会实践,让学生将教材中的情感元素传播下去,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让学生对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博物馆,通过实物的真实刺激让学生感受国家复兴的伟大历程,从而由内而外的产生崇敬之意。只有真实的接触后才能检验情感教育的成果,并保证情感教育的深远意义。
总之,中职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文学涵养、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高尚的品德情操。因此,教师可运用不同的情感教育渗透方法,让中职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促进其综合人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盛瑞君.优化教学方式,提升中职语文教学效果[J].散文百家,2019(08):54.
[2]陆婷婷.以情感为桥梁,促进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08):54.
[3]康永利.中职语文文学欣赏策略探析[J].文学教育(下),2019(08):56-57.
[4]汪礼俊.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情感的路径[J].文学教育(上),2019(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