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个性——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0期   作者:王忠
[导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气氛
        王忠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焦庙镇实验小学  山东   德州市 251100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气氛,并带领学生深度解析文本,还为学生构建互动式的阅读课堂,以此鼓励学生对疑问提出质疑,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引导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也敢于创新,积极张扬个性,进而促使学生阅读创造力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生;阅读创造力;弘扬个性
        阅读活动可以让阅读者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从而形成阅读创造力。为此,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可利用阅读活动,促使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也能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有新的目标,那就是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而阅读创造力则是其一,所以语文教师应合理设计阅读活动,组织阅读教学,让学生可长张扬个性,逐渐提高创新力和创造力,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一、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必要性
        阅读活动中,学生们单纯认为阅读是一种学习任务,那么只能机械式阅读,因此不能体现出阅读教学价值和意义,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当下部分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都表现出这样的问题,这不利于小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培养。小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很多方面都不成熟,特别是逻辑思维方面,依旧处在发展的阶段。同时,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正在蓬勃的发展阶段,处在良好的培养时期,如果运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培养,则能不断提高各项能力。
        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学生视角出发,为学生考虑,设计阅读教学方案,转换传统的单一的文字阅读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他们对某些事物和人有自己看法,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创造力。实际阅读的进程中,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独到见解的平台,学生可反馈自己对文章的想法与认识,鼓励学生对疑问提出质疑,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敢于发表意见,也敢于创新。小学教师是小学生的启蒙教师,也是引路人,因此应当通过合适的教学,发掘学生潜在能力,科学指导他们,使得他们在学习时,不断进取和发展,不断提高语文学习质量,逐渐形成阅读创造力[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的途径
(一)营造浓厚的阅读气氛
    想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理,想要让学生自主动进行阅读,全神贯注进行课文的阅读,就应当激发学生对于文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才会积极地进行阅读,配合教师的教学,积极思考,努力创造,才能锻炼到阅读创造能力和阅读审美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小学生的身心不够成熟,阅读的注意力集中比较苦难,所以才要使用合适方式,促使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为此提出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气氛,以诱导学生进行阅读,回答相应的问题,促使学生有层次地进行阅读,对文章有深刻理解,拓展他们的思维宽度,也培养他们阅读创造力。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关于大自然景色的描写,此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不同的自然风景,一定程度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也就激发了学生对文章的好奇心,从而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同时,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们回答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想法来回答,张扬自己的个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2]。
    譬如,在《铺满金黄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阅读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了几张水泥道路的图片,并播放歌曲《上学歌》,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每天迎着朝阳去上学。

在上学的路上,你是否留意过周围的景色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作者,背着书包去上学的时候,就深深地被门前的水泥道所吸引,让我们和他一起去感受这份美吧!”以此吸引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并通过阅读,想象铺满了金黄色巴掌的水泥道究竟怎样,进而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创造力。
(二)带领学生深度解析文本
        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带领学生去了解课文的语言结构,获取一些细节上的信息,更要指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观点和思想感情,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达到阅读的真正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解析,挖掘其中的人文信息,运用阅读技巧,把握重点的内容,深刻理解难点内。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与思考,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就从感性认识,升级到理性认识,全面掌握文本的细节信息、感情信息、思想主题等。同时,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必须调动自己的大脑,努力思考,发挥想象力,运用创造力,对文章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独到见解,此过程对于培养他们的阅读创造力有着重要作用[3]。
        例如,《白桦》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顺势引出诗中描绘环境的词语,并组织学生进一步想象白桦玉立于“朦胧的寂静中”,玉立于“灿灿的金晖里”,玉立于“姗姗来迟的朝霞”下的画面,从而感受其高洁、挺拔的形象特征。然后组织学生将三个词语串联起来,体会时间变化导致了光线变化,并关联描写白桦的词语,体会光线变化引发了白桦的变化,从而想象诗歌所展现的极富动感的画面。接着,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可以采用师生配合的方式,也可以是其他方式。整个“想象画面,感受形象”的过程,都要注意将理解感悟和朗读诗歌有机结合,不要一味分析理解,要在读中体会形象,并将感受到的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深度解文本,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促进他们的阅读创造力提高。
(三)构建互动式的阅读课堂  
    互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以让阅读变得更灵活,阅读形式更多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具创造性,才能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教师为学生设计互动课堂,学生充分展现阅读自主性,保持积极的阅读态度,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边阅读,一边发挥想象力,理解文本内容,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也能将自己的见解反馈给教师,进而锻炼了表达能力,这也是创造力的表现。组织互动式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拓展,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例如对文章进行缩写、扩写和续写等等,为学生提供创作机会,学生独立进行创作,才能锻炼到创新力,不断提高创造能力,使得综合素质得到发展[4]。
    比如,《我变成了一棵树》讲述的是: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全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由此教师设计互动阅读课堂,提问学生:关注“我”变成一棵树后
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在交流中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接着给出第二问,让学生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借鉴课文的思路,展开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学生视角出发,为学生考虑,设计阅读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培养他们的阅读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肖曙萍.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51):86-87.
[2]吴洁.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6):48-49.
[3]黄素贞.浅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J].考试周刊,2020(66):45-46.
[4]潘广伟.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J].内蒙古教育,2020(18):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